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诗歌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舍:指房屈。阳家:陶,指东晋陶渊明,尤愛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

1.从诗歌第二句中“遍绕”、“______”可见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第三四句赞美了菊花_____________的品格。

2.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丛绕舍似陶家”展现的画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1.日渐斜(或渐斜、日斜)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或坚贞等) 2.示例: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白色的菊花纯洁如雪,金色的灿烂如霞,紫色的则含羞低眉颔首。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句分析,从“遍绕篱边”“日渐斜”可以看出作者对菊花的留恋和喜爱。第二问结合“此花开尽更无花”分析。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然后通过合理想象,展现画面。注意用修辞方法。可以是比喻,也可以是拟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于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将原句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 子 周 而 不 比 小 人 比 而 不 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3.对文中画线的一则《论语》,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汉语盘点2017”活动在京揭晓年度汉字,“享”“初心”“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据悉,“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12年,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请从上面四个字词里任选三个字词,自选角度,写一段话。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渔关》)

(5)刘禹锡《秋词》中以“鹤”的形象自喻,表现他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诚儿子修身养德不能放纵懈怠,不能轻惠浮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积累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什么    B. 因往之      晓:知道,懂得

C. 躇步跐蹈      若:你    D. 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修身                  求二石兽于水中,…为顺流下矣

B. 人曰                    奈何忧

C. 有闻传之者              学时习之

D. 于宋君                而两狼并驱如故

3.下列对所学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意与情节设计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B. 《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优,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C. 《穿井得一人》主旨句是“求间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揭示了获取真知要避免道听途说的道理。

D. 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说“年与吋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与《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相似的感慨。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房子》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 《草房子》中桑桑重病后充满迷茫和恐慌,是温幼菊的“别怕”给了他温暖和力量。

C.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D.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举荐一神前去捉拿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文章描述他“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誕罗双风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做归神住灌江。”他“驾鷹牵犬,拼弩帐弓,径至花果山”。这名天神是李天王之子哪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