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涌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物件,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众人分散在几站才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

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且如是者三。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着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推手,是不幸也是幸事。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会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道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呆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着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3.北京地铁没有职业推手“是不幸也是幸事”,这是什么意思?

4.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

5.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请简述理由。

 

1.东京地铁客;习惯喑哑、不流露哀喜、平静坚韧、重视团队。芝加哥地铁客:坚守势力范围、崇尚自由、重视自我、不畜侵犯。 2.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妇女挤地铁铁动作的鲁莽和挤进车厢后的得意之情,与下文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形成对比。 3.“不幸”是指当面对拥挤的地铁欲上不得的时候,没有人能帮你挤上地铁。“幸事”是指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还未有日本严重,也指政府会通过更人道的主意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4.上等反应:运用反语,轻松幽默又委婉地提醒了踩脚者。语言得体,态度温和,能有效地缓和气氛,解决矛盾。中等反应:运用夸张、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叉幽默地表达了被踩的不满之情,“您”这—敬称的运用,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下等反应:运用感叹句,表达出了被踩之后的强烈不满,暗含讽刺、追责之意,容易激起对方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化解矛盾。 5.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实质。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毁,蓁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 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③圮():毁坏。④蓁:丛生的杂树。⑤莽:深密的荒草。⑥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⑦平挹()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⑧阒():静。⑨夐(xiòng):远。⑩状:描述。⑪丁丁(zhēng zhēng):棋子敲击声。⑫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⑬公退:办公归来。⑭被:同“披”。⑮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⑯第: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    (2)不可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而去  公退    B. 岸势犬牙差  互待酒力醒

C. 潭西南望  野芳发幽香    D.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两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__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用疑问的语气写初春景色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之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中能够表现泰山俯瞰群山的气概和诗人兼济天下的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句是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

B.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 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 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