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根据第②段的内容,依次概括美国黑风暴的另外两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2)波及范围广(3)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

3.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1.(1)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3)破坏力强(危害大)。 2.指人为地、大规模地过度改变自己生态环境的行为,含有否定意味。 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由于过度开荒,黑风暴爆发次数之多和黑风暴给美国农业带来的损失之大。(概括的大意对即可) 4.不能删掉,“永久性”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已永远不可恢复,成为生命的禁区,突出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去掉后就不能突出危害的严重性(或去掉后就缺失了这种表达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解答此题可根据段落中的相关句子来概括,“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可见其爆发次数多;“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等句子,可见其危害之大。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原句是“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创造”应该是反讽、是贬义的,甚至是否定、批判的。句子,“创造”指的是什么呢?是拓荒等“人为的再造自然”,实则是破坏自然,“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答案不难解答出来。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第②段使用了大量的数字,不难看出说明方法是列数字,答题格式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表示程度;句子意思是说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如果删去这个词,则表现以后这些地方还可以再利用,这就与事实不相符,最后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_________________

(2)今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_______________

(3)累寸不_________________

(4)羊子其言_________________

2.与“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中“之” 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B. 孔子曰:“何陋之有?”

C. 渔人甚异之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4.读文章,你明白了哪两个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右膝,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二黍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做题。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溢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遨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选自《枯叶蝴蝶》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该语段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枯叶蝴蝶的特点,请你也试着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下冬日的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各项表述与这部名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A.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加了红军,他在一次战役中牺牲。

B.保尔被抓进了监狱,被错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在朱赫来的帮助下,保尔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朱赫来也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和引路人。

C.在疗养期间,保尔看望妈妈的朋友,并认识了达雅。他鼓励母女三人反抗达雅的父亲丘察姆。

D.在海边,保尔想到自己的身体垮了,回忆自己曾经的战斗生活,有过自杀的念头。但他明白“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①《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叹时事,触目伤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常用《爱莲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 赞美一个人在污浊的环境中能够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