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 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 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1.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

2.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对于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山坡墙角的蒲公英给你的人生什么启示。

 

1.写蒲公英不择地势,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伸曲的生存智慧;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对比,再现出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 2.①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富有诗意般的可爱。②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的自我束缚。胸襟狭窄的心态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3.①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内涵;②用以说明同种类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 4.做人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保持平和洁净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惧困难,朴实无华,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把握关键句子。题干中的问题句出现在七段“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应到前面去寻找答案,读文章可知,文章的前半部分,尤其是四、五、六段较为集中的表现了“生命的内涵”,如顽强的生命力;隐忍和有度伸曲;朴实无华、甘于寂寞。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从修辞的角度或者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第一个句子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可爱。第二个句子中的“而”表明,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发人们的深思。 3.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读下文可以知道此处与后文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状态作对比,为后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4.试题分析:根据语段对蒲公英的描写,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语句,我们应得到的启示是,要像蒲公英一样,做一个顽强的生命,具有平和的心态,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①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结合文章主旨,说说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太丘舍______

(2)尊君在______

(3)歆书出观______

(4)宁读书如______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管宁分别是怎样的人?

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甲乙两个故事中,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每个故事至少一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刘禹锡《秋词》)

(5)曹操《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谪迁之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 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