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

 

1.C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 1.试题分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故C项错误。 2.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想像其景象,运用修辞手法从形、声、色多个角度去描写,多使用形容词,突出景物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刘禹锡《秋词》)

(5)曹操《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谪迁之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 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缭亮      缥缈      纯粹      拈轻怕重      刨根问底

(2)徘徊      诀别      憔悴      咄咄逼人      神彩奕奕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风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______  (2)和______  (3)粗_____(4)执_____

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努力不够,就找理由来开脱;因为用心不够,就找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因为做得不好,就找出理由来推辞。其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托辞。

请以“其实那不是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