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并且,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晒晒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晒晒我的小幸福 现在的人们都生活得好幸福啊!但是爸爸却总爱跟我说他自己以前的生活:每天吃不饱,一天难得吃上三餐饭,一个星期都吃不上一次肉,衣服也是凑合着穿,一到冬天就冻得要死,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读不起书……我一边听着爸爸说一边想象着那凄凉的画面。但是现在的生活不一样了,人们不仅有衣服穿而且还追求名牌。 就比如我自己的家庭:我们家的人口味很不同,所以一个早餐就五花八门,爸爸喜欢吃主食这一类,我就喜欢吃面包、牛奶这一类,妈妈则随便。我只要一到放假妈妈就会买很多的营养品,给我炖这个、给我煮那个,说这个健康、说那个也好,而且还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吃得我现在的我都要减肥了。 妈妈也很喜欢逛街和买衣服,所以我的衣服不用愁,而且还经常有新衣服穿,但是怎么都没有妈妈的多,打开柜子里面就看见她的衣服。不仅衣服是她的最多,鞋子也是的,鞋柜里几层都是她的。 在夏天的晚上,有时我们会全家一起出去玩,当我们经过较大的广场时,就会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一起跳舞,他们跳的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认真、那么的开心,而我看得是那么的如痴如醉。打我们到达沿江风光带时,爸爸会带我去座快艇、带我去吃好吃的;在冬天爸爸会带我去吃麻辣烫、烧烤等等。但是当爸爸的心情不好而且我又做错了事的情况下,他会发我做家务、不准我看电视、不准我玩电脑,有时透视甚至会没收我的零食…… 不仅我家的人很好,而且我家附近的邻居也很好。我们有事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家常,有好的东西就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有滋有味、其乐融融!有时我们还会一起组织旅游,上一次暑假他们就去了桂林和南岳山,玩得十分开心! 我现在在实验中学读书,这也算得上是一座较好的学校了,而且我已经有了自己坚定的理想,就是在不远的将来当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尽管我的成绩不是怎么的好,但我会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的读书,把我的成绩提上来。长大后就不会为了今天的自己而后悔,现在没有努力读书。 我始终都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的美好,人们也会生活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我们的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晒晒我的小幸福”。“晒晒”是指把自己私藏的东西拿出来晒到网上,就像我们平时拿东西晒到外面一样,有一种把自己的东西公开的意思。标题的重心肯定在“小幸福”这个词语上。审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抓住“小”字,只是以“幸福”为话题泛泛而谈,范围过宽;其次是偏题,侧重点偏移,例如谈大与小的关系,论述“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不符合要求。“小幸福”是针对“大幸福”而言的。或许是平凡的幸福,淡淡的幸福,不被人发觉的幸福,一瞬间的幸福,主观感觉到的幸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秦文君的《一个走运的人》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③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④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⑤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⑥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⑦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⑧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⑨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⑩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小说①~⑧段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请结合上下文,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试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比较本文第⑩段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有人说,文学作品是结尾的艺术。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述两文结尾的相同点,从作品主旨角度简析两文结尾的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母亲的心》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题“母亲的心”,在文中具体指有哪两种“心”(心理、情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韩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完成后面小题。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ī)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要“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周处》,完成后面小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皆暴犯百姓 (       )

②蛟或浮或没,行十里,处与之俱(      )

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

入吴寻二陆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杀蛟出,闻里人更庆。

A.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去。

C.博学笃志。

D.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或 说 处 杀 虎 斩 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概括周处终为“忠臣孝子”的原因。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因此不能成为让“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之物。

C.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都表达出各自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天净沙·秋思》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同样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