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周处》,完成后面小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

阅读《周处》,完成后面小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皆暴犯百姓 (       )

②蛟或浮或没,行十里,处与之俱(      )

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

入吴寻二陆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杀蛟出,闻里人更庆。

A.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去。

C.博学笃志。

D.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或 说 处 杀 虎 斩 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概括周处终为“忠臣孝子”的原因。

 

1.(1)①一起 ②几 ③听到、听说 ④于是、就 (2)B 2.或 / 说 / 处 杀 虎 斩 蛟 3.(1)古人认为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是可贵的。(贵:以 ……为贵,认为……是宝贵的,闻:知道,明白)(2)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另一只狼。(股:大腿,亦:也) 4.①周处自己善于改过自新(有改过自新的坚韧精神或决心);②有他人的真诚鼓励(劝告) 【解析】 1.试题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并”:一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数”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而”与题干句中的“而”都是表承接关系。A表转折。C表并列。D表转折。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或/说/处杀虎斩蛟。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3.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闻”“尚”“股”“毙”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特别是“贵”的意动用法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因此不能成为让“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之物。

C.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都表达出各自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天净沙·秋思》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同样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阅读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荐作品】请从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的四位作家中选择一位,试从某一角度(情节、艺术特色或中心等),用一句话推荐介绍他的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为准)。

备选作家:孙犁、沈从文、屠格涅夫、李汝珍

你的推荐语:_________(填作家名)的__________(填作品名)_______________

【对对联】 结合“读书月”活动,语文老师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第一处划线句拟出了上联,要求同学们根据语段中第2处划线句写出下联,大家都积极参加。老师说,对对联并不难,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具体说就是,下联的语义要与上联相关,下联与上联相对应的词语性质相同,下联与上联的字数相等,另外还要注意字音的平仄,但这一点本次活动不作要求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老师的上联:读好书一时快乐

你的下联: ______________

【写发现】某机构对中学生平时读书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根据上图,经过探究,写出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填空: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_________(体裁)集,《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共_________回。

(2)对《朝花夕拾》《西游记》常识的表述及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A.《琐记》忆叙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最为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子路负米”两件事,作品充分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D.《西游记》中的如意真仙因为侄子被观音收服,而迁怒悟空,不愿意给唐僧沙僧打胎的泉水,后来行者和八戒设计联合取得泉水。

(3)“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既有神性又具有人的情感。请以孙悟空为例,写出孙悟空身上的神性和人性的表现。

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

(3)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翅膀。《夜雨寄北》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想象表达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上阵杀敌的报国之志。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一句中把“公理”看作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手法。

B. 愚蠢、卑鄙、丑陋、见利忘义,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C. 高见、舍妹、寒舍、愚见,这四个词都属于谦辞。

D. 愉快-快乐,热忱-热情,觉察-察觉,疲倦不堪-疲惫不堪,这四组词都是同义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