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一段分析即可。“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总结得出。其原因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可以总结出,包容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中的科学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                    ……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1.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2.文章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或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⑤段划线句子除了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请发挥你的想象,进行一次创新之举,在第⑦段横线上再设想出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两种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圮():倒塌。②杮:木片。③颠:颠倒荒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遂反流逆上矣________    (2)其言________

(3)饮三大白________        (4)用再火令药熔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果得数里外        今民生长齐不盗

B. 沿河求之            立志

C. 则天下之事        慭慭,莫相知

D. 必得躬历山川    可为师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1.“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

(1)他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跑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他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的。

(2)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①“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②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建议。

 

查看答案

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