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与其焦虑,不如奋起 刘仰 (1)年轻人的焦虑不是一个新...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与其焦虑,不如奋起

刘仰

(1)年轻人的焦虑不是一个新话题,从“逃离北上广”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再到“假装生活在北京”等等,媒体的一系列话题往往都对准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焦虑。虽然其中有不怀好意者人为的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认,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年轻人的确存在多种焦虑,需要我们客观看待。

(2)年轻人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而这个大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变化非常快。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外来妹》红遍大江南北,故事说的是一批内地农村青年到沿海地区打工时的遭遇。虽然那时候也有如何适应的焦虑,但她们很快调整过来,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变为现代工人的素质,成就了人生的成长和改变。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进入工厂,经过短期培训,大都能顺利上岗,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如今,“中国制造”开始升级换代,年轻人依然靠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积累,已很难找到称心的工厂工作,形成焦虑在所难免。

(3)另一方面,几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与中国制造企业每年大量用工缺口同时出现的是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显示出教育的滞后,没有及时、准确或者说有预见性地为经济发展准备和提供适应性很强的从业人员。近年来,中国提出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便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所谓白领世界出现“码农”“媒体民工”等称谓,也显示我们或多或少仍在拼体力而非靠智力和知识创造更大财富。再加上高房价、两极分化,以及时不时炫个富的网红,年轻人很容易陷入焦虑。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快得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判断。国家层面曾经制定过很多发展计划,回顾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计划都提前完成了。这样的高速发展虽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好事,但也的确造成了新形势、新常态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与人才培养现实的脱节。这是造成当今年轻人焦虑感的重要原因。

(5)A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存在焦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多国陷入困境。它们受到各种社会麻烦的困扰,背后原因之一便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前几年西亚北非几个国家的动荡,年轻人失业所产生的焦虑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是,那些国家年轻人的焦虑得不到缓解,因为他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找不到出路。而中国不同。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前景令全世界羡慕。因此,当今中国年轻人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跟上国家的发展势头,并更强劲地推动这一势头,使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齐头并进。

(6)B因此,中国年轻人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地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积累知识,从而顺利搭上甚至驾驶中国崛起的快车。(作者是北京文化学者)

(摘自《环球网》2018、1)

1.阅读(2)-(4)小节,概括当今社会年轻人焦虑的原因。

2.简析第(2)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下面事例如放在文中AB其中一处,哪一处更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有一个事例可以作为参照。二战后,大批美国士兵复员,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美国当时推出复员军人上大学的计划,使得很多只懂开枪打仗的大兵有机会成为各领域的高端人才。

4.联系选文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与其焦虑,不如奋起”这一观点的理解。(80-100字)

 

1.①社会大环境变化非常快,年轻人难找到称心工作。②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③中国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与人才培养现实的脱节。 2.对比论证,将“90年代初初中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与“如今年轻人很难找到称心工作”进行对比,具体论证了“当今年轻人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是大环境的变化”这一观点。 3.放在B处。因为所列举的二战后美国实行复员军人上大学的计划,不仅解决了年轻人个人的焦虑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也为中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范例,与第⑥节中作者提出的“如何解决焦虑”的观点一致。(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中考越来越近,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勤学苦练,成绩还是在中游徘徊,我不免悲观失望,一度想要放弃自己。读了本文,我意识到有压力有焦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怎么面对。与其焦虑,不如奋起,我重拾了学习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要仔细阅读这几段,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关键性的语句。(2)段是说社会大环境变化非常快,找工作难;(3)段是说“另一方面,几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人多导致就业困难。(4)段是讲“中国飞速发展,快得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判断”、“造成了新形势、新常态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与人才培养现实的脱节”。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焦虑的原因。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当年”的就业情况与“当今”的就业难题形成对比。所以说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观点。什么观点,就是语段中的分论点,一般都是段首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其为盗之言,不喻其为盗之道,遂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产育,以生吾禾,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为盗之言 ____

(2)遂垣凿室 ____

(3)以生吾禾,吾稼____     

(4)以为国氏之重己也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自宋之齐,请术    真无马邪

B. 不喻其为盗之道    野芳发幽香

C. 山泽产育          何陋

D. 天之所与          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诗歌前两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透露离情的字眼有多处,请选取一处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语言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和漫画,请你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语义委婉,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

12月19日下午,扬州召开烟花爆竹禁放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宣布从2018年2月1日开始,扬州市主城区范围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摘自2017年12月20日《现代快报》)

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外婆春节将迎来九十大寿,妈妈要给外婆好好庆祝一下,准备多买一些烟花爆竹。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劝阻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宫廷游戏包括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什么?如何理解“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中,有几次提到中国?都是有关中国那些方面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5)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6)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7)《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