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与他的规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与他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与他的经营理念。

B. 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 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D. 据悉,江都“励志哥”李良君再度受到央视节目组邀请,参与录制《中国乐坛2018春节联欢晚会》。

 

D 【解析】试题分析:D没有语病。A.前后不一致,一面对两面。在“获得”前加上“能否”。B.句式杂糅。去掉“所”。C.主语不一致。“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改成“在中央提出改正工作作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B. 时间如行云流水,到2017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16年。

C. 扬州剪纸拙政园首展迎新春,近百幅盆景剪纸眼花缭乱,可谓一场别样的盆景盛宴。

D.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可谓提纲挈领,表明香港将与各界一道,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永(juàn)  地(shū)   花(léi)   前后恭(jū)

B. 毛(suō)   长(huì)   脚(diǎn)  言简意(gāi)

C. 辙(hé)    夫(qiān)  丽(qǐ)    矻穷年(kū)

D. (jīn)   叉(pì)    烧(bèi)   急不择(xiá)

 

查看答案

请以“我听懂了你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叶倾城的《麦当劳的礼物》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要这笔钱呢?

②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③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将时光留住。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

④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妈坐在我对面,静静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会,说要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你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疼惜与爱怜:“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⑤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

⑥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经转过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好拿。”

⑦妈找了半天,也只找出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的。她把每一张钱的纸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好几遍,把钱折了四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赶到朱樱的身边。

⑧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麦当劳里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

⑨一位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呆住了:妈! 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在骗我?妈,下了岗?

⑩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一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的眼中无穷无尽地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下。 

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上的残杯剩盘。我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嚣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

她再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垃圾桶里时,她停一停,伸手抹一抹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在她的手臂上,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

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握住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

许多成长岁月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下去,我竟不能止住自己的泪……

(有改动)

1.本文围绕“我”向母亲要钱请朱樱过圣诞节展开情节,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写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内容。

犹豫不决 → ______________ → 巧遇母亲 →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妈妈本答应给“我”两张100元,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说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也侧面体现出当时“我”的不成熟、不懂事。

B. “我”在麦当劳遇到妈妈,想喊她“妈”,最后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是因为朱樱在身边,拉不下脸。

C. 段写到母亲哭泣,是因为“我”撒谎,让母亲“失望、痛楚”。

D. 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的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涌”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赏析。

(1)这篇小说与《我的叔叔于勒》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但通过巧妙的伏笔铺垫,使其又在情理之中。请对照表格,完成问题。

两篇文章的情节设计

出人意料的情节

巧妙的伏笔

《我的叔叔于勒》

原以为于勒是富翁,却在轮船上遇到了已成穷人的于勒

于勒信中提到他将要作长期旅行,从此十年没有再来信,预示事情将有变化。

《麦当劳的礼物》

原以为_____,却_

_________

 

(2)【链接材料】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本篇小说中的“我”和链接材料中的鲁迅都说了谎话,但是他们撒谎的目的不同,请你概括说明。

“我”撒谎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撒谎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宋威的《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书舟中作字》中记载,苏轼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围绕“怎样培养静心”,作者主要论述了三个观点,分别是_______,艰难困苦的历练能培养静心,_________。(以上三空,请用主谓句的形式回答,力求简洁。)

(2)第②段主要通过_______和道理论证,论述了“静”的重要性。

2.第①段从一则故事写起,有哪些作用?

3.关于第③段论证思路的概述,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1)提出本段观点:严格的自律能培养静心。

(2)通过道理论述,强调自律对培养静心功夫的作用。

(3)引用名言,强调自律对涵养静心功夫的重要性。

(4)举出毛泽东的事例证明观点。

A. (1)(4)(3)(2)

B. (3)(2)(1)(4)

C. (3)(1)(4)(2)

D. (1)(3)(2)(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