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

阅读《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其中绝大部分就是森林的“功劳”。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化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数千亿吨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等量的氧气。

B. 湿地,一般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C. 沼泽属于自然湿地,稻田属于人工湿地。

D. 水库、河流、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等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

2.兴化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如水上森林和西郊镇境内的徐马荒就是有名的湿地。暑假里,李静和家人去徐马荒游玩,看见湿地里河沟密布、野草丛生、蚊虫无数,就觉得徐马荒没有存在的意义,还不如填土改造,变成居民区。请你以李静的同学身份,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告诉他徐马荒的重要作用。

李静,你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两小题

(1)第①段画线句中“绝大多数”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徐马荒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对我们兴化的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3.(1)绝大多数表示大部分,修饰了范围,说明大多数生物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依据题目的内容,从文章中找到原句,把原句与题目中的表述进行比对即可作答。本题A项的表述,原文是“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据此分析,A项表述内容与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文章中介绍的“湿地”的作用,并结合题目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1)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答即可。(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一句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蓄水功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王安石的《伤仲永》(节选),回答后面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九上《语文读本》,有删选)

[注释]①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②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③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④旁近:指邻居。⑤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⑥文理:文采和道理。⑦利其然: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⑧扳:领着。⑨谒:拜访。⑩称:与……相称(相当)。众人:常人。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 )

②邑人之( )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④余之也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借旁近与 辍耕垄上    

B.其:稍稍宾客如土石何

C.以:或钱币乞之 醒能述文者

D.于:舅家见之  皆以美徐公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年时的方仲永可谓神童,但成年后的方仲永却“泯然众人矣”。请根据文章,概述他变化的原因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诗歌的首句不仅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____________,而且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当时生活__________的处境。

2.这首诗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3.写思念亲人,可以写己思人,还可写人思己,这首诗中写人思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在学习了九年级戏剧单元之后,某班开展了主题为“走进中国国粹,了解戏曲文化”的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搜集资料】有同学们查找有关戏剧资料时发现,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中,有一位就是我们泰州人,他叫________,他曾扮演传统戏剧《霸王别姬》的________。(A.项羽B.虞姬)

注:①旦: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设计脸谱】京剧脸谱的颜色极具象征意义。红色象征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象征正直、坦率、鲁莽;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刚愎自用;金色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

如果给文学名著中的人物设计脸谱,那么下面三人的脸谱颜色应该分别是

(1)李逵______    (2)如来佛祖______   (3)曹操______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金色

【我说戏剧】教育部发出通知,将在全国试点增加音乐课程中的京剧内容。一时间,全社会对戏曲是否应该走进课堂的争论不断升温。一位同学的爸爸说:“现在学校里学习多紧张,有学戏曲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学学英语和奥数。”你听了以后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片段,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父亲强迫我背的书是____

全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书的痛苦感受,批判了___________

(2)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_____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去灵台方寸山学艺,太上老君听说他无姓无名,给他起名孙悟空。

B.《水浒传》中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是出家后的法名,本姓鲁名达,他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D.《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但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才是其灵魂所在。

E.《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

⑤ 诗词中引用典故,可达到含蓄委婉又言简意丰的效果。如《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就通过用典,暗示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期待和将要有所作为的信心;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