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用足趴地。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陈太丘与友_________

其家穿井 _________

⑶闻声四 _________

⑷气已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 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 狼不敢,眈眈相向        乃悟狼假寐

D. 一狼径                  相数十步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国人道之,闻之与宋君。(《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蒲松龄的《狼》中的屠户与本文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1.⑴约定⑵待,等到⑶看,回头看⑷断 2.B 3.(1)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2)国中之人谈论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3)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奔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 4.更赞同《狼》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年代:清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神情、态度”。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原因/所以。C:上前/之前。D:离开/距离。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西出阳关,奔赴安西。②龙钟:湿漉漉的样子。③凭:托。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很有意味,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经历?从中可以体会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扬州某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

⑴活动中,请你简述:《西游记》“一调芭蕉扇”中,罗刹女为何不愿意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又是如何得到芭蕉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个情节中,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一扇,扇到了翠云山,后来得到了灵吉菩萨的帮助。

B. 《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救回了王后娘娘。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但寿镜吾老先生在少年鲁迅的心中是可亲可敬的。

D.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的保姆,她多事、不拘小节、封建愚昧,但是她又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十分关心孩子。

【活动二】边走边看,吟咏四季。

⑶12月6日,学校将举办“魅力四季”诗词诵读展示活动,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将会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⑴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⑵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⑶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⑷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⑻《<论语>十二章》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蓦然回首,入中学半年,如花似梦。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nǎo)时,你曾闷闷不乐。虽然仅仅半年,但老师们(kuì)赠了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半年,同学们留给你一串串甜美的回忆。课堂是你温(xīn)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将实现你的梦想,(zhù)就你成功的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猫》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一篇小说,表达了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思自我的过失的主题。

B.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一种文体,选自《吕氏春秋》的《穿井得一人》和选自《列子》的《杞人忧天》都是寓言。

C.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的故事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D.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了纪念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而写的一篇议论文,文中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