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 ”“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请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___段,由介绍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的不俗之处,___________

___段,具体分析人生“三病”的具体症状及对策;

第⑥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畏心”的两种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如何才能活出人生精彩。

 

1.①引出论题②~⑤我们应怎样做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2.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偏信养生 3.①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使精神富足;②豁达乐观,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③直面真实的自己,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按照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正确划分段落,概括主要内容,补充完整题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补危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错:同“措”,措施。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古代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⑤便辟:善辩谄媚逢迎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限标两处)

(1)今齐地方千里

(2)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臣之妻_________      (2)时时而__________

(3)何故至今不__________   (4)何于国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_________;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______________。(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求之不得,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诗经•关雎》)

(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次登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6)李白《月下独酌》中,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约定在天上相会的句子是:____

(7) 《曹刿论战》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取信于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参与“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各题。

(1)阅读《水浒》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孤山作怪妖魔。这个似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炭屑凑成皮肉。那个如三冬瑞雪重铺,这个似半夜阴云轻罩。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一个盘旋良久,汗流遍体迸真珠;一个揪扯多时,水浸浑身倾墨汁。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现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堆中呈面目。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这段话写的是哪一个情节?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2)请从“中年闰土、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查看答案

填人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⑤①④⑥②③    B. ⑥⑤①③②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B.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优秀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共同演绎出简•爱的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C.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给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D.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是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