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的手电筒 袁继明 ①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那一幕: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

父亲的手电筒

袁继明

①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那一幕: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从此,夜路上惨淡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冢上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便都染上了一种深沉的温情和格外的明亮……

    ②幼年和少年记忆里的父亲是威严的。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而感情上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对他却有着格外的畏惧。

    ③至于父亲少有的温情也都是通过母亲传递给我的。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总是在听完母亲的一顿唠叨要挂电话的时候,才会隐约听见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母亲便会最后又补上一句:“你爹让你多吃点,别太省钱……”

    ④每次回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出家中那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装上三节一号电池,看它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就是这个普通的铁皮手电筒,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父亲深沉而又彻底的爱。

⑤那是我十六岁那年的秋天,家里所有人都忙着收庄稼,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父亲夜里还要看护即将收获的果园。可能是因为农活太多着急的缘故,父亲第一次大声训斥了我:“都多大了,也不知道帮家里忙,果园里没人,昨天丢了不少果子!”我当时很难理解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所承受的生活的压力和重担,只觉得自己已经比同龄孩子懂事多了,为什么父亲还是那样对我,我含着泪水独自来到果园。

深秋的天黑得很快,夜风的寒气,它和树枝纠缠所发出的鬼魅般的呻吟,以及远处荒冢上猫头鹰凄厉的叫声,让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恐惧地颤抖。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来换我回家,在手电筒的光晕下,我看到父亲嘴角还沾着饭粒,忙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本该惬意地吃完晚饭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吃得如此匆忙?除了父亲对我的担心和关爱,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一时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

⑦“爹,你这儿沾着饭粒……”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⑧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一步步摸索着往回走,当我正想象着这样难挨的夜晚父亲将会怎样度过时,突然一束光从身后打过来,本来漆黑难走的路变得明亮了!我知道这是父亲手电筒的光,我回头告诉父亲不用帮我照路了,父亲没有说话,也没有动。我转回头继续往前走,淡淡的月光和手电筒的光将我的身体投影出两个影子,一高一矮,像一对一同前行的父子。

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爱就像这手电筒的光,默默地为我亮着,照耀着我不断前行着的道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开头说的那一幕,指的是下文所写的哪一件事情?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分析第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以父亲的手电筒为题有什么作用?

 

1.“那一幕”指的是我十六岁那年一个深秋晚上,独自看果园,父亲匆忙吃完饭来换我并用手电筒帮我照亮回家的路。 2..①父亲是个威严(严厉)的人,从他对我说的话多是指令性中可见; ②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我他总在我和母亲通话的终了托母亲捎去问候中可见; ③父亲是个细心、关爱孩子的人,从他匆忙吃饭来换我回家并打手电筒为我照路中可见。 3.①渲染凄冷(肃杀、冷寂)的气氛;②烘托“我”紧张、害怕的心情;③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照顾做铺垫。 4.①“父亲的手电筒”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②“父亲的手电筒”寄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作答即可。本题中“那一幕”,看到冒号后面的提示“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写的是下面晚上看护果园父亲为自己用手电筒照亮道路的事,概括时注意用“人+事”的方式,语言要简洁。仔细阅读文段,交代清楚时间“十六岁那年一个深秋晚上”、地点“果园”,事件“父亲用手电筒帮我照路”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回答这道题时,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加以概括,文章中除了写父亲的严厉,还写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而彻底地爱,从文中找出相关情节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目似瞑,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野有麦场____________         

②一狼其中___________

露尻尾______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眈眈相向(chén)    B. 狼亦黠矣(xié)    C. 屠大窘(qiǒng)    D. 止露尻尾(kāo)

 

查看答案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进行议论?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