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简析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表达作用。

“雨在伞顶上,嘭嘭直响。”

3.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

本文第⑥段与链接材料中都有对孩子的描写,请说说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刻画的人物性格有什么共同点。

描写方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1:一对母女雨中骑车打伞回家的情景。 示例2.一个雨天里,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的温暖故事。 2.“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 3.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意对即可) 4.(1)有为女儿的乖巧懂事、体贴温暖而感动之情;(2)有为委屈了女儿而惭愧心酸之情;(3)还有感于自己为生活而艰辛拼搏的感慨之情。 5.描写方法上的共同点:都运用了语言描写。不同点:文中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乖巧懂事,聪明机灵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本文记叙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①章、京、卞分别指章惇、蔡京、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②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世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人称“颜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岂不 ______        

②一钱不 ______

③后世见者必______   

④予谓诗文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古之人率皆能书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问之于丁氏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夫君子之行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小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⑴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______

A.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⑵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鸣”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靖城中学七(2)班要举行“与书籍结伴而行”的读书报告会,你能向同学推荐一本中外名著吗?写出名著名称和内容梗概。

名著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冀中平原是沈从文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在《白洋淀纪事》中,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写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老乡亲。

D. 《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