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享受春雨(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享受春雨(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 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 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 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 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 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 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

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 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 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 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 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 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 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 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 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 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 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 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 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 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 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 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记叙线索:所为线索是贯穿全文并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本文是以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文学知识:本文多出用到拟人的修辞方法,试举出一例,抄写在横线上。 我的抄写:

3.内容理【解析】
试结合文段内容,并根据所给的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段让我们感受到:

4.句子赏析:选文②段中“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1.“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2.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 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 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 小草。(符合要求即可) 3.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4.示例 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 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 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 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解析】 1.试题分析: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空间顺序为线索;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以事理为线索。本文是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的,从文中“享受春雨的滋润”“春雨贵如油”“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语句,可以看出本文是以“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为线索的。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辨别与理解。从文中找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二、三两段对春雨的描写概括出春雨的特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 小 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 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

 

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 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太丘去                  及事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儿/曹何自远来    D. 各骑/竹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 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 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至少两条)

 

查看答案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级在“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一定会 有收获!

【感悟语文】语文是什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解释,有同学说:“语文是 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也有同学说:“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 语文就是啃西瓜。”

你想说:

【走进名著】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 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 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 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

(1)上面这段文字中的“裙钗”是:

“行者”是:

(2)请你为学校举行的“校园好书”推介会拟写一则主题标语。

 

查看答案

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回乐峰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谭嗣同《潼关》)

(5)水何澹澹,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B.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蚂蚁和蝉》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C.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这篇小说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无限情深。

D.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