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剩骨______    (2)野有麦场_______

(3)屠______      (4)狼亦______

3.选文写了一场屠户与狼惊险的斗争,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概括为:

屠户____狼——______狼一一____狼——____

4.第四段反映出屠户有什么样的斗争精神?请结合具体的动词说一说。

5.请工整地抄写出来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1)仅,只(2)看,视(3)突然(4)狡猾 3.遇、惧、御、杀 4.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动词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狼》选自《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本题解释要注意“顾”是看、视的意思。 3.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概括。《狼》一文叙事部分的情节可根据每一节的内容归纳为: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段用了“暴起”“劈”“毙”“转视”“断”等动词,说明屠夫丢下幻想,与狼斗争,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 5.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筛选。文章的中心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抄写时要注意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日:“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吕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道尽游子之悲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填汉字组词。

(1)朗rùn    (2)pái徊   (3)人迹hǎn至   (4)麻木不rén

 

 

查看答案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携一篮野菊回家

①在暗含悲秋的气氛里,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是一篮金色的野菊立在路边。其实,她不必用清香唤我,我也会停下车子(我坐在一个轮椅上),在她的身边静静地站一会儿。我要告诉她,不用躲闪城市的目光,所有阳台上的花朵和路边那些夏花,都在妒嫉她泉水一样的清纯。野菊,当其它姐妹们即将收起彩羽时,她的花苞憋足了劲儿,开花时,令大地猛地一震,一片金黄铺满山野。她平时与小草为伍,小草一直是有着崇高境界的那一类,它们提着自己的头颅,在追赶一把把雪亮的刀刃。即使秋天到来,枯黄的草,也能在车轮后面站立起来,开始它们的眺望。谁能折断一根草的眺望?!

野菊仍旧是以陶令和易安的诗词为食,仍旧是骨清神秀,仍旧是以山野为远志,这让我无法不想起那段初与野菊邂逅的日子。我生长在松嫩平原上,从没见过野菊花。那还是我刚刚到边防当兵后的第一个秋天里,每当我们巡逻归来时,我的老班长都要从路边折下几枝金灿灿的野菊花,回到哨所,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插入一个很旧的花盆中,摆放在窗台上。他一旦外出执行任务,就嘱我别忘了每天傍晚为野菊花浇水……当时,我无法说清老班长的心中所想,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老班长经常站在野菊花前沉思的表情,更忘不了野菊花给我们单调、呆板的日子带来的鲜活色彩。虽然这是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但每当我在城市里见到野菊花时就会勾起我无限的感慨。我的老班长已去,只留下往事如瀑,冲刷着记忆的弯弯河床,无数次地在我的心壁内拍出滔天巨浪般的呜咽……

③是的,多年的沧桑,野菊不曾改变她的模样,也不曾改变她的志向。生命没有年龄,只有本质。许多年来,我也同她一样清瘦,并一直用心血浇灌着诗歌和文学,一直在苦苦寻觅某些物质以外的东西,以及我当初以为寻常而轻易就蹉跎了的时光。哦,野菊全给我带来了,她打老远老远的地方来到城市,就为了给我送来一丝抚慰和那些清贫而欢乐的日子。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野菊盛开,氤氲蔓延,面对她时,我们没有悲秋之感,心中反倒明亮和辽阔起来。我会举起一生的柔弱和固执,向野菊致敬!(《人民日报》)

1.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开头为什么写夏花、小草?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3.试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其它姐妹们即将收起彩羽时,她的花苞憋足了劲儿。

4.第②段中“当时,我无法说清老班长的心中所想”,请你对老班长此时的心理做简短描写。

5.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携一篮野菊回家”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经典    文/王强

①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②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伟大的企业家。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叫李彦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一个长相非常平和的人龚海燕,她充满着激情,创办了世纪情缘。

③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出成功的企业?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④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⑤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⑥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写过一首小诗,写的是小河和村庄的关系:“塔古斯河美过我村庄的那条小河,但是塔古斯河又美不过流进我村庄的小河,因为塔古斯河不是流经我村庄的小河。”写得真是太美了!它让我知道了文字怎么和生命世界联系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值得读。文字如果不属于你的村庄,它就不能流穿你的灵魂,那么这样的文字也不值得一读。真正的传统的经典著作正是具有这种穿透生命的力量。

⑦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中国科学报》2013.08)

1.请概括本文论点。

2.阅读第⑤段,说说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

3.第⑥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者在第二段列举了读经典成功的名人事例,请你写一个事实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