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大脑可以永葆青春 冬 雪 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大脑可以永葆青春

冬 雪

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大脑也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变老。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却证明大脑比身体所有的器官衰老得更慢,更能永葆青春。

大脑的生命期分为三部分:发育期、成熟期和老龄期。所有人的大脑在出生之前到30岁左右都属于大脑的发育期。第二个季节是大脑的成熟期,大致可以确认为是30岁以后到老年期。到了老年,则是大脑的老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大脑组织会缩小,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会变得稀疏,脑槽也会变得明显,流入大脑的血液有所减少,大脑的供氧量也会降低。它们构成了大脑衰退的生理基础,但是大脑的功能有时是可以与结构相分离的。

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曾说过:“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年轻人的游戏。”但是,他的经历却****了自己的论断。他在54岁时出版了《控制论》,70岁第二部重要著作《上帝与有生命的假人》问世。如今,指导复杂系统基本原理的科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纳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在维纳的晚年才形成的。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

这源自于大脑产生和拥有的智慧,以及能力和技能可以抵御衰老或大脑神经疾病带来的认知功能的衰退,其中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模式识别是指有机体将新的对象或问题识别为已熟知的对象或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即人的行动首先是由大脑的模式识别来认知事物和物体,然后用以前的经验来完成特定的动作和任务。

例如,清晨起来,你会看到熟悉的牙刷、牙膏等。但是如果没有视觉联合皮质,你就不会识别它们是什么东西。视觉联合皮质受损的人会产生视觉物体失认症。接着你会去拿牙刷刷牙。这也有赖于复杂的神经系统的运作,因为仅仅知道是什么物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怎么用它。

所有这些智慧都需要大脑的模式识别来开启并取出来使用。所以,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大脑也随之而衰老,但是,经年累月的生活和工作使许多智慧积累贮存在大脑中,并且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来调取和使用,就可能完成正常的工作,甚至创造出优异的成果来。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6期,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有可能”能不能换成“一定能”?为什么?

3.文章第三段说“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因此可以称这些人为大器晚成者。除了诺伯特•维纳,你还能举出两个大器晚成的例子吗?

 

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大脑生命期分为三部分:发育期、成熟期和老龄期。 2.不能换;“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推测、不确定,这里指也许能够完成正常的工作,如果换成“一定能”显得太绝对,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南非第一位民选总统曼德拉,担任总统时已76岁高龄,仍然以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方式领导着南非。 姜子牙83岁时才被拜为司马,辅佐文王,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商纣的暴政。(符合题意的例子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分析准确性多以加点词语(即修饰限制词语)能否删掉为主要形式。“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推测、不确定,如果换成“一定能”显得太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美丽的错误

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选自《小品•美文》)

1.第③段画横线句“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从文中看,毛毛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错误”究竟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2.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文中第一个故事中已交代清楚,阐释全面,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个有关作文的故事。这两则故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仔细阅读文中的两则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小主人有着哪些相同的品质特点?

4.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本文故事中两个学生的想法、做法引人深思,可圈可点。假如你是这两个学生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将会作出怎样的评判?请任选其一,写一段能体现自己独到思考和见解的点评性文字。

6.孝敬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你是否也曾有过如文中毛毛所犯的美丽“错误”?若有,请选择一次,简述经过及当时感受。或请你策划一次近期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动打算,并说出决定那样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将其喉            (2)不诬哉

2.翻译下列句子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 ,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 .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6)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班是这样开展活动的,请根据提示完成其它的内容。

步骤一:组织“青春的生理及心理”的知识讲座

步骤二: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举办“青春颂歌”诗歌朗诵会。

(3)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那些方法收集。(列举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