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心 (1)小玲天天上学,必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心

(1)小玲天天上学,必要经过一个军营。他夹着书包,连跑带跳不住地走着,走过那营前广场的时候,便把脚步放迟了,看那些兵丁们早操。他们一排儿地站在朝阳之下,郡雪亮的枪尖,深黄的军服,映着阳光,十分的鲜明齐整。小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喜欢羡慕得了不得,心想:“以后我大了,一定去当兵,我也穿着军服,还要掮着枪,那时我要细细地看枪里的机关,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思想,天天在他脑中旋转。

(2)这一天他按着往常的规矩,正在场前凝望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附着他的肩头,回头一看,只见是看门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兵丁笑问,“小学生,你叫什么?”小玲道,“我叫小玲。”兵丁又问道,“你几岁了?”小玲说,“八岁了。”兵丁忽然呆呆的两手拄着枪,口里自己说道,“我离家的时候,我们的胜儿不也是八岁么?”

(3)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回头看时,那兵丁依旧呆立着,如同石像一般。

(4)晚上放学,又经过营前,那兵丁正在营前坐着,看见他来了,便笑着招手叫他。小玲只得过去了,兵丁叫小玲坐在他的旁边。小玲看他那黧黑的面颜,深沉的目光,却现出极其温蔼的样子,渐渐地也不害怕了,便慢慢伸手去拿他的枪。兵丁笑着递给他。小玲十分地喜欢,低着头只顾玩弄,一会儿抬起头来。那兵丁依旧凝想着,同早晨一样。

(5)以后他们便成了极好的朋友,兵丁又送给小玲一个名字,叫做“胜儿”,小玲也答应了。他早晚经过的时候必去玩枪,那兵丁也必是在营前等着。他们会见了却不多谈话,小玲自己玩着枪,兵丁也只坐在一旁看着他。

(6)小玲终竟是个小孩子,过了些时,那笨重的枪也玩得腻了,经过营前的时候,也不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了。有时因为那兵丁只管追着他,他觉得厌烦,连看探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

(7)可怜的兵丁!他从此不能有这个娇憨可爱的孩子,和他作伴了。但他有什么权力,叫他再来呢?因为这个假定的胜儿,究竟不是他的儿子。

(8)但是他每日早晚依旧在那里等着。他藏在树后,恐怕惊走了小玲他远远地看着小玲连跑带跳地来了,又嘻笑着走过了,方才慢慢地转出来,两手拄着枪,望着他的背影,临风洒了几点酸泪——

(9)他几乎天天如此,不知不觉地有好几个月了。

(10)这一天早晨,小玲依旧上学,刚开了街门,忽然门外有一件东西,向着他倒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杆小木枪,枪柄上油着红漆,很是好看,上面贴着一条白纸,写着,“胜儿收玩,爱你的老朋友——”

(11)小玲拿定枪柄,来回地念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忽然举着枪,追风似的,向着广场跑去。

(12)这队兵已经开拔了,军营也空了——那时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1)段划线句刻画了小玲的心理活动,表明小玲对军人的羡慕与好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B. 小玲认识了兵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小玲年龄小不甚理解兵丁对他的关爱,这令兵丁很伤心。

C. 文章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兵丁深切的爱子之情,令读者感动,也让读者感到些许无奈。

D. 本文的主人公是小玲,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多种描写凸现她娇憨可爱的形象。

2.小玲对兵丁的情感经历了起伏,请按提示完成下面填空。

羡慕→______→友好→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

4.文章写的是兵丁与小玲的故事,为什么多次提到“枪”?请作简要分析。

5.题目“一个不重要的军人”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作简要赏析。

 

1.D 2.畏惧(害怕)厌烦(讨厌)内疚(期待) 3.运用动作描写,“挪开”“飞跑”等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刻画出小玲急于逃离兵丁时的机警形象,从而表现他对兵丁畏惧、提防的心理。 4.“枪”是文章线索,贯穿了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枪”又是兵丁和小玲情感联结的纽带;“枪”也寄托着兵丁对儿子无尽的爱和思念。 5.他是一个岗位不重要、普通平凡的军人,对小玲而言,他也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外人;但对于胜儿而言,他是父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章以兵丁的普通、平凡更加衬托出父爱的普遍性、深沉和浓烈,更好的突出了作者对父爱的赞美。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看各选项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是否有区别。D项有误,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兵丁,文章旨在表现对伟大父爱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断,看每一片断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根据题干中已有的提示,从“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他觉得厌烦,连看探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可以提炼出小玲的情感变化。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挪开”“飞跑”是对小玲的动作描写,结合上文的“只见是看门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可知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玲的警惕以及逃跑的速度之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    B. 而山不加增/面山而居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    D.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

②汝之不________

③吾欲南海________

明年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李源 2017年10月27日)25日中午,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指出,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    )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词在十九大期间被总书记反复提及。10月19日,也就是十九大召开的第二天,习近平在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三个不能”——“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习近平强调,必须持之以恒、(    )精竭虑,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改编自人民网新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磅bó(    )力量

(A.dān  B.shàn)精竭虑

(2)请为本则新闻拟一适当标题。(提示:字数最多不能超过20个字)

(3)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语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⑦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⑩《钱塘湖春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情趣盎然的早春图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