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3.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 “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1.“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不能换。因为“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4.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 5.“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 1.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看花”反复出现,因为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悄悄地躲起来”表现了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眼边儿红红的”说明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构上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内容上: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照应前面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最后说“我”要好好儿地活是说“我”懂得了母亲的遗愿,应该像母亲那样坚强,像怒放的菊花那样,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_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_________

(3)其一坐于前_________   (4)一洞狼其中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论语》中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阐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七(2)班开展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邀请你来参加

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策划“敬老从身边做起”活动的具体项目。

项目示例: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合影。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 、真假______ 、三借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

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高尚有益于人民纯粹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①⑤②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