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③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文中一共写到作者的四次流泪,每次的处境和情感有所不同,根据文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我”所处的情境

“我”的情感

第一次

(1)______

难过

第二次

看到父亲买橘子吃力的背影

(2)______

第三次

(3)______

不舍

第四次

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

(4)______

 

 

2.文中说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3.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中的“找不着”能换成“看不见”吗?说明理由。

5.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氛围是由课文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事业,家境颓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爱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6.“背影”无言,但蕴含的父爱却是深沉伟大的,让作者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在生活当中,你一定也有类似的体验,父母对你关爱的哪一个细节让你最为感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丝白发,或者是其他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1)奔丧回家(2)感动(3)目送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4)思念、牵挂 2.其实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买橘子的过程对他来说不容易,但父亲怕儿子担心,于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安慰儿子。同时,父亲买来橘子觉得尽了照顾儿子的责任,心里也感到轻松,体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父亲买橘子的吃力与艰难,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4.不能。“找不着”说明一直盯着父亲的背影,注视时间长,更能表现儿子对父亲的不舍、牵挂与感激,“看不见”没有这样的效果。 5.C 6.示例:最让我感动的是血浓于水的牵挂和关心。不管我和父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冷静过后父母依旧会给我拥抱,会记着叫我吃饭。在外面的时候才发觉不管自己走到哪里,父母总会记挂着我。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情境及由情境变化所导致的情感变化。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看到父亲买橘子吃力的背影”的情节,“我”就有了“感动”的情感。“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的情节,“我”就有了“思念、牵挂”的情感。情节的填空,就需要读懂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表面上看,父亲帮儿子买来了橘子,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踏实满足。所以心里很轻松似的。实际上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父亲怕儿子担心自己,于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安慰儿子。表明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试题分析:考查动作描写的艺术魅力。这几个动词运用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攀栏杆的情景,从父亲的艰难中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4.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好“找不着”与“看不见”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看两者表达的效果。“找不着”强调了“找”的意思。说明长时间地盯着父亲的背影,更能表现儿子对父亲的不舍、牵挂与感激。如果换成“看不见”,效果就差了很多。 5.试题分析:C“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错。应该是由父亲事业,家境颓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事情造成的。 6.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要理解父爱,并能联系父亲爱自己的细节谈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四时俱备______    ②其奇者______

③月色入______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与友人品赏山水,谈诗论文,是古人一大雅事,《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感慨发端,把谢中书当作能谈山论水的朋友,写了这封信给他,一起共赏这秀美的山川景色。

B. 《记承天寺夜游》篇幅短小,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两篇短文抒发的都是作者欣赏自然风光后的伤感之情。

D. 两文行文风格不同。《答谢中书书》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不饰雕饰,天然中见真章;以散句为主,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4.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②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④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⑦思念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杜甫三月盼望,期盼一封家书,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崔颢登楼远眺,把思念揉进浩渺烟波,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7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倡导青少年阅读,建设书香校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阅读成为时尚,阅读越来越快餐化、消遣化。2016年中学生阅读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17本,人均每天读书12.43分钟,孩子们的图书阅读量总体不高。为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我国已将推动青少年阅读工作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材料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请拟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你的朋友小明平时很喜欢在手机上看动漫图像,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查看答案

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这些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能够突出所写对象特征的句子。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