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文中的内容,一分为二的概括文中的中年妇女的特点。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

 

1.(1)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零食)(2)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3)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意思对即可) (2)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意思对即可) 3.事例略(优点及例子、缺点及例子各,优点至少两个,缺点至少两个) 优点: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 缺点: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 4.示例: A不可“以貌相人”。B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C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D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E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言这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态度的把握。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中年妇女走进车厢,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等一系列事件。情感态度变化:没好感——厌恶——投诉——感激。关 键是能提炼出重要事件。 2.试题分析: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1)“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这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厌恶情感。(2)“取出”“喷”“搓”“倒出”“喂”“盖”等是典型的动作描写。答作用要答出准确地描述了中年妇女忙碌体贴的情形,还要答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她“照顾老编辑时的体贴、忙碌”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从她“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的情节中概括其“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不太文明”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结尾处“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一句的深刻含意的把握。通读全文,了解了事件梗概,归纳了人物形象,就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了。可从不要“以貌相人”的角度,宽容待人的角度,乐于助人的角度,举止文明等角度来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现代文阅读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这句话?

3.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文章选取散步小事,几个细节,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以小见大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一大主题。

C. 文章中小词大用,如,“分歧”,“责任重大”“决定”等小题大做,透漏作者这一篇文章大有深意,他所说的意思超出事物本身。

D. 本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少有

2.请用三处“/”为下列句子断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你认为写好作文还有什么其他诀窍?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非志无以学/遂枯落

B. 意与去/吾三省吾身

C. 非宁静无以远/学以

D. 将复及 /白雪纷纷所似

2.文言翻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阐述了“学、才、志”的关系。

B. 文章论述逻辑谨严,先从反面论述治学须静,再从正面论述修身忌躁。

C. 诸葛亮写此家信旨在告诫儿子注意修养性情,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

D. 文章表明诸葛亮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的主张。

 

查看答案

仿写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保证。

B. 12月16日, “爱不缺失”关怀项目志愿者刘坚冰,被评为我市“最美志愿者”。

C. 2月25日市领导出访深圳,确定并商讨了莞深共同发展的新规划。

D. 走在荒僻的沙滩边,我们静静地听着汹涌的潮水和翻飞的海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