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诗中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夏意?

2.此诗以“夏意”为题,着眼点在“意”,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环境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的心境?

3.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见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夏席、盛开的石榴花、浓郁的树阴、正午的烈日 2.环境特点:凉爽、清幽、静谧; 作者心境:悠闲旷达 3.示例1:用石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阴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深邃的感觉。示例2: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静谧,以声衬静,以动写静,让整个画面灵动丰满起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这首诗的意思是: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根据意思提炼内容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景物描写及所作用的分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意,诗歌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即:石榴开遍、梦觉流莺,表达了作者炎炎夏日中的悠闲旷达之情。 3.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所谓的衬托,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诗中有两处衬托: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末句“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结合分析具体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综合实践。

“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

(1)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对联】

(2)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心声】

(3)听了孟剑锋的演讲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⑧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 ,望峰息心;⑩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chí(  )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 )的春风,令人惬意。不必嗤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zhù(  )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浩大声势和结果, 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

B. “真假结合,虚实相生”是《桃花源记》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C.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生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D. 《捕蛇者说》中“蒋氏”与作者的谈话是全文最为华彩的章节,通过蒋氏之口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值”“菜鸟”“潜水”“朦胧”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 “采、集、鲜、从”是会意字,“休、苍、问、翔”是形声字。

C. 短语“天高云淡”“ 女足晋级”“ 恢复平静”“美丽如画”的结构各不相同。

D.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