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忧国伤时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 【解析】(1) 试题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推崇杜甫和陈子昂的诗,结合前面定语。“忧国”杜陵老,“伤时”陈子昂,故应填“忧国伤时”。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鹤叫声”。鹤唳比喻优秀的诗篇。“蝉噪”比喻一些虽流行一时却很快就消失的作品。关键是理解三四句中的比喻,理解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 【考点定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某班开展了一次与此有关的专题活动,请你一道参与,完成后面题目。

【活动一】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们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李刚同学对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物候的差异不能理解,请你给他解释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春色未曾看。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_____。                        (卢纶《塞下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涉世家》)            

(7)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9)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zīrùn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yì lì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jī diàn人生……通过心怀敬畏,智慧的品质得以提升。心怀敬畏,不能只是高谈阔论;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 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作者的行踪,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声响和情态,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析】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林中小溪》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文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D.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宋文学家。本文刻画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