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颔联中的“浮”字用得好,赏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1.“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据此可得出答案。 2.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2.本题考查了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包含了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哀,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也有无以报国的哀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一诗。____,   ____。    ____,    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千古名句(颔联)是: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春天的风是有滋味的,其中包含着花的香;秋天的雨是有滋味的,其中蕴含着思念的苦;书是有滋味的,有人说“最是读书滋味长”;生活是有滋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得品尝……品味多彩的人生,就是在感受生活丰富的滋味。

    请以“__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将题目补全,抄在作文纸上。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夏夜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完成下列小题。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1)街角处新开了一家鲜花店,我每晚溜弯儿回来都要经过那里。

(2)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一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一天起,晚上溜弯回来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的买些不同的花,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

(3)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进去。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只百合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的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枝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地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我。

(4)“为什么我不能要这枝花?”我轻声质问着。 

(5)“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枝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十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6)“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7)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拿起那枝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枝玫瑰两枝勿忘我和几枝满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

(8)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

(9)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10)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

(11)“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嘟地脸竟是如此的可爱。

(12)“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13)“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一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眯地瞅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一种叫做敬意的东西。

(14)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

(15)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16)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一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这样的施舍,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17)因为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

1.选文中围绕“百合花”与“胖女人”叙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一波三折。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我”对胖女人的感情

“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

怨气

狐疑

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⑵段画线句子。

3.文章的题目“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品味选文第⒃段中“这样的施舍,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结合文章内容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0

 

 

 

 

 

 

 

 

 

 

 

 

 

 

 

 

 

 

 

 

 

 

 

查看答案

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⑴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⑵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⑶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⑷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⑸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⑹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⑺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⑻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1.请简要分析第1段、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9段中划线句子中的“或许”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二(1)班的学生看完本文后,根据相关资料对影响口味偏好的因素进行深入地探究,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影响口味偏好的因素有哪些?

【链接材料】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生、发展、整合的不断运动,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东北饮食文化区、京津饮食文化区、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中北饮食文化区、西北饮食文化区、西南饮食文化区、东南饮食文化区、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素食文化区。

【链接材料】“真的,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胤之母周氏____________        (2)闻者咸叹___________

(3)孝绪之必至颠覆____________         (4)何之及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天下事为己任                       B.跪而拾之

   C.为且噬己也                     D.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说说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