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 中国运动员张梦雪里约奥运会捧得中国首金,消息立刻被媒体传得满城风雨

C. 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

D.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B.满城风雨的意思是说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含贬义,用在此句不恰当。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由于扬州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扬州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扬州的九月,是一个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的地方,也是游人如织的旅游时节。

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黄金周,你是百无聊赖宅在家,还是去了杭州西湖感受“最忆是杭州”的余韵?

B.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同九道”。

C.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D.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了梨子、葡萄、西瓜。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ē)     呜(yàn)     (chù)然       立(chù)

B. (shà)爽    山(mǐn)     (juǎn)身     怒(yùn)

C. (huáng)惑   磅(bó)      咀(jiáo)     (mǎ)瑙

D. (bèi)     跷(qī)      壁(qiào)     泥(zh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优质的面粉需要细磨,上好的咖啡离不开反复的研磨,好墨要磨,好玉也要磨,有些话还要反复琢磨,好事亦多磨......磨是生活的常态,磨也是人生体验与品味。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悟,以“磨”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联系全文,说说“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2.本文在第段处引用了韦应物的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下列加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4.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