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些功能和功效?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1.由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技术简单、实用,效果神奇、伟大,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榫卯 2.连接功能、平衡与耗能两功效。 3.举例子,举了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榫卯结合,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以至于牢固不破 4.不能删除。“迄今为止”是到目前为止的意思,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并不排除以后会有新的发现;如果去掉,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符合。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中开头两段的作用是:由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技术简单、实用,效果神奇、伟大,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榫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通过阅读选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解答。文章介绍了榫卯连接功能、平衡与耗能两功效。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与准确性。注意从关键性的句子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和作用的了解。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第六段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了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榫卯结合,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以至于牢固不破。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预言准确性的把握能力。“迄今为止”是到目前为止的意思,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并不排除以后会有新的发现;如果去掉,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符合,因此不能删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何_______________           (2)善盗乎___________

(3)赵伐燕____________            (4)蚌出曝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而”与例句“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拔山倒数而来

C. 而置之其坐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查看答案

阅读《征人怨》,然后答题。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②金河:即黑河。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③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④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

1.诗题为“征人怨”,你从诗歌的内容中体会出征人哪些“怨”?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空。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⑥王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美不胜收。湖面上微波荡yàng,轻拍堤岸;长堤旁繁花似锦,xīn香扑鼻。她的美,蜿蜒曲折,古朴多姿,自然灵动,yùn味十足。五亭桥、万花园、小金山、白塔等景致点缀其间,让人目不xiá接,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学校见”是偏正式短语,“留在心里”是补充式短语 ,“明天教师节”是主谓式短语。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判断全部正确。

C. 她不仅爱诗,而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解说: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

解说:这一句标语上下衔接,语意连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