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等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上来,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啊,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年龄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嗞嗞冒着烟,馒头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子,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一样样地拿出来给我交代:“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们领导,你还指望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一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执拗地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唆,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气咻咻地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不吃早餐对胃不好,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摘自《今日文摘》2016年1月份)

1.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2.“我”对母亲的“多此一举”有什么感受?

3.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中的“冲”和“夺”的表达效果。

4.作者写自己做了母亲之后为女儿所做的各种事情,有何作用?

 

1.①电话中执意安排父亲接“我”;②半夜三更为“我”准备饭;③为“我”准备热水杯取暖;④母亲为“我”准备土特产。 2.“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唆,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 3.动作描写,形象细致地写出了父亲的激动心情,表现了他对“我”回家的期盼和对“我”的关爱。 4.引发作者对母爱的感悟;揭示母爱的无私和代代传承的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本文所写的几件事依次可以概括为:电话中执意安排父亲接“我”;半夜三更为“我”准备饭;为“我”准备热水杯取暖;母亲为“我”准备土特产。 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面对母亲的“多此一举”,“我”一直嫌母亲太啰唆,还总是操心不到点子上。 点睛: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由分到总的思维过程。 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冲”和“夺”这两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见到“我”以后的激动,充分表明了他对“我”的深切思念。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自己做了母亲之后为女儿所做的各种事情这一内容是为了突出母爱代代相传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阳

丁立梅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1.文章开头从雨雪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从哪些事上可看出“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4.《雨的四季》中,刘湛秋爱恋雨,而在本文中,丁立梅沉醉太阳。那么你是更喜欢雨还是更喜欢太阳呢?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父到(洛阳)    B. 司隶校尉(担任)

C. 太丘舍(离开)    D. 君与有何亲(仆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元礼与客莫不________(2)可拟_________

(3)与友__________     (4)相而去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和【乙】文中文举反驳陈韪之言“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散步》写“我”一家祖孙三代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关爱之情。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体会奶奶对孙子的关爱,完成下面题目。

 

(1)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觉得奶奶不应该溺爱自己,应该怎么对奶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 __________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__________。秋风萧瑟,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凉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6)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请默写出你喜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