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早在19世纪初期,一位法国教师走出生物实验室,投身旷野,从此与渺小的昆...

名著阅读

早在19世纪初期,一位法国教师走出生物实验室,投身旷野,从此与渺小的昆虫相伴,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你们撕裂动物而我研究活体;你们把它变成悲惨而可怜的物体,而我使它变得可爱;你们在拷问室和解剖室工作,而我在蓝天下观察,倾听知了歌唱;你们用细胞和原形质做化学实验,而我在昆虫高尚的行为中研究它们的本能;你们窥探死亡,我观察生命。

最终他成为举世闻名的(      )家、(       )家和(       )家,他就是(         )(人名)。在他人生的最后35年,他是在(       )(地方)度过的,并且完成了《昆虫记》的后9卷。

 

博物学、昆虫学、散文、法布尔、荒石园 【解析】试题分析: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 言 之 爱

晓晓

(1)母亲是个哑巴。

(2)在我出世之前就是。小时候的我总是眨着一双奇怪的眼睛,瞅着只会啊啊乱叫和手舞足蹈的母亲,瞅着瞅着,懂些事理了,我便抬不起头,甚至感到羞耻和仇恨。因为母亲的缘故,我额外地多受了他人的欺负。虽然哑巴母亲会适时出现,拼命护卫着,可是却往往适得其反,让我陷入更无法逃避和尴尬的境地。

   (3)上学后,我最怕的,是雨雪天的突然降临,因为母亲会第一个把雨具和衣服送到学校。哑巴母亲不知道在哪能找到我,那么大的学校那么多的孩子,她根本就不知道该往哪儿找。找急了的母亲,便只好“问”路了。回答她的,是哄笑,是围观,是模仿,赶也赶不走,自己也脱不了身。她急,简直要出手打人了,这更激发了围观者取笑逗闹的兴致。因急着把东西送到我的手上,最终她还是忍住了愤怒,又是作揖又是赔笑,巴望着逃出重围继续寻找孩子。

   (4)这一切,全被远远躲着的我看在眼里。我躲得远远的,躲得严严实实。我情愿淋着雨回家,情愿冻得浑身发抖冻出病来,也不愿去接母亲手中的雨具和衣服。直到放学了,我会远远地绕过母亲,偷偷朝家的方向跑,把孤零零焦急寻找自己的母亲扔在学校,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

   (5)天很晚很晚,学校空寂无人了,母亲才沮丧地回家。一进家门,看见平安坐在那里的我,她眼睛里波光一闪,抽了抽鼻子,放下东西,像没事一样,继续做活儿去了。我却觉得很高兴,有赢了的味道。

   (6)渐渐地,母亲和我之间,不但没有了任何交流,也越来越陌生。我见到母亲就跑,哪怕在路上遇见了,也像不认识一样。对于母亲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指手画脚的叮嘱和关心,我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回敬以虎狼般的咆哮和拒绝。

   (7)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顽固而坚定的想法———离开这个让我抬不起头的家,离开只会给我带来羞辱的母亲,离开这片缺乏温情、友好和暖意的土地。

   (8)于是,我拼命地读书,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顽强,从村小学到乡中学,到镇上的高中,再到远在省城的大学。我惟一能做的,似乎只有读书,读得全村乃至全乡人对我只有仰视的目光了,还是读。

   (9)从上中学起我就开始住校,一个月回家一趟,取些米和咸菜———母亲再也不往学校送了。因为父亲老实愚笨,而且身体有病,干不了重活,母亲只得养猪养鸡打柴挖药材,还干苦力挣钱,甚至她还偷偷到远远的地方乞讨。

   (10)有一次,在外乞讨的母亲被狗咬了,伤口化脓感染了好长时间,我都不知道。偶尔回家的我从不关注母亲的一举一动,我的眼里,只有读书。不幸的是,同村同学告诉了我母亲乞讨的事,我当即气得撕了书本,从学校出走了。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用满满一篮子鸡蛋托人写了厚厚一沓寻人启事,四处张贴,村里乡里还有镇上。寻人启事上说:再不去丢人现眼地讨饭了,只要孩子能回来。流浪的我因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就回来了,从此长住学校,再不回家。

    ⑾终于有一天,大学毕业了的我想把根儿扎在省城。因而,除了父亲去世回家过一次,就再也不曾踏上家乡的土地。母亲一人守着孤单冷清的家,还不停地给我寄钱,把积攒的零钱换成整钱,再央人帮着写好汇款单,汇到城里。我有些不安和内疚,但碍于面子我不能“回头”。每年春秋两季,她还会寄出亲手做的布鞋和棉鞋。母亲从没想过儿子喜不喜欢,会不会穿,只管做,用心地做,不间断地做,当做一年到头最重大的事情来做。

    ⑿上个月,从未出过远门的她,由乡里到镇上到县城再到省城,手里拿着写有我地址的字条,满城市寻找着。等终于看到两年没见面的我时,母亲老泪纵横!黑瘦且布满沟壑的脸,像枯萎的黄菊被浇上了水。她颤巍巍地从里怀摸出一双崭新的布鞋,捧到我眼前。那双松树皮般粗糙的手,指指我的脚,又指指布鞋,一双浑浊却闪着泪光的老眼,定定地盯着我,生怕我会从她视野里消失……

    ⒀我再也受不了了,“扑通”一声,万般负罪地跪在了哑巴母亲的面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作(          ) ②笨(          ) ③积(          ) ④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虽然哑巴母亲会适时出现,拼命护卫着,可是却往往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母亲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指手画脚的叮嘱和关心,我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回敬以虎狼般的咆哮和拒绝。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以“母亲是个哑巴”这一句单独成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4.母亲为“我”送雨具和衣服时,“我远远地绕过母亲”,“把孤零零焦急寻找自己的母亲扔在学校,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母亲虽不会说话,课内心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孩子说。请你为母亲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表达母亲此时的内心情感。

5.文章中的“我”为什么“读书,读得全村乃至全乡人对我只有仰视的目光了,还是读”

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⑿段中画线的句子。

7.文中“我”最后以下跪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情感,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过误解母亲的时候,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以后应该怎样和母亲相处?

 

查看答案

(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      ) ⑵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          )

2.文中的蜘蛛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 (            )的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弟子其劳(                    )         君子于义(                )

3.前四节谈“行孝”的问题,那么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怎样行孝?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诵读经典诗词,一定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诗词佳句,语文活动课时,小明同学出了一个上联,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积累的诗词内容对出下联:

上  联:遇困境当思柳暗花明

下  联: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③自古月圆人不全,这总是会留给人们无限的遗憾和怅然,于是宋代的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把这遗憾化作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传唱至今,历久弥香。

④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自喻中虽感惆怅,却表达积极与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