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诵读经典诗词,一定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诗词佳句,语文活动课时,小...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诵读经典诗词,一定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诗词佳句,语文活动课时,小明同学出了一个上联,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积累的诗词内容对出下联:

上  联:遇困境当思柳暗花明

下  联:                  

 

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例:享太平应知居安思危。 点睛:对联在内容上分,有以下几种:1.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中。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联内所用字词工整相对,但内容不可以完全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2.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为转折关系,意思相互映衬,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3.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悬,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③自古月圆人不全,这总是会留给人们无限的遗憾和怅然,于是宋代的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把这遗憾化作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传唱至今,历久弥香。

④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自喻中虽感惆怅,却表达积极与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漫(     )   ②曲(     )    ③shàn自(     )    ④竦zhì(      )

 

查看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___ ②秦王不 ___      ③天下缟素 ___

④长跪而___          ⑤ 寡人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__________ ”“ 色挠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_____的特点。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查看答案

(二)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竿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1.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

2.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3.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4.“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用了什么描写,表现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5.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