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现代文阅读 “手上”的亲情 年关将至,对于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总算可以...

(三)现代文阅读

“手上”的亲情

    年关将至,对于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总算可以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了。可对他来说,却意味着更加忙碌的开始——一周前,父亲就在电话里反复催促他回来,好帮着家里做元宵。        

    可他却不是很乐意,因为做元宵太辛苦了,也挣不到什么钱。

可最终,他还是回来了,懒洋洋地跟着父亲来到厨房。跟往年一样,先要做元宵馅料,他开始在滚烫的大锅里化米糖,并不停地搅拌,父亲则在一旁添水,什么时候添水,每次该添多少,父亲都能掌控得丝毫不差——一靠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感觉和经验。

     等米糖化开后,便要将锅移至炭火上,改用小火热炖,期间要陆续加入冰糖、桂花酱、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等辅料,每样辅料的比例,以及加入时的温度火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有分毫之差,“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元宵,在香甜上有层次感和传统味。”父亲解释道。

     馅料做好后还需要晾晒22个小时,“这样才能自然蒸发掉多余的水分,锁住馅料的醇厚味道。”父亲告诉他,“这需要耐下性子,急不得的。”

     父亲这套秉承家族传统、坚持制作元宵的方法,太费事、费力了,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他难以接受,也让他打心底里有一种排斥感,他暗下决心:明年打死也不回来帮父亲了。

    馅料一旦晾晒好,忙碌便真正开始了——被糯米粉团妤的它们要被放入簸箩中,来回滚动撞击数次,再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捞出沥干。之后再次放入簸箩中滚动撞击,又浸水、沥千,如此反复五六遍,直到成型的元宵变得润和饱满。

    他嫌反复的遍数过多,于是便希望少来几遍,但父亲却坚决不同意:“唯有这样,做出的元宵才能又糯又有嚼劲,才是真正的‘上品吃食’!”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永顽囤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父亲是决不允许他少来的。

    好在,元宵节最终过去了,他也不用再忙了,回城前的那天晚上,他跟父亲说,我们办个元宵厂吧,用机器生产速冻元宵,生产起来既轻松,产量又大,还能批量送进省城里的超市里去卖,赚钱比现在多得多!“而且,所有的程序都有电脑自动调配好,无需您事事亲力亲为。”

    不料,父亲却摇了摇头:“手工制作能保证原汁原味,透着浓浓的团圆之气,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吃起来不仅口感差,有的还会粘牙,没有手工的好吃。”

   “管他粘不粘牙,只要能赚钱就行!”他不服气地回应道。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说,你知道过年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队来我们家买元宵吗?他们很多都是专门开车前来,而且一买就是好几袋。

     他迷惑地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们的元宵口感好,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都说,吃着我们家的元宵就能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是儿时故乡和妈妈手工的味道,因此,我一定要坚持手工做,那怕是再累,再繁琐!”父亲坚定地说道。

      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这正是父亲坚持手工做元宵的原因所在。是的,对父亲来说,那传统不变的手工元宵,承载和寄托的是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并以辛苦劳作的这种特殊方式存在着,这种劳作凝结着老手艺人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执着和维系,也包裹着一家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浓浓亲情的珍惜和不忘。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改动)

1.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2.文章为何详写制作元宵的过程?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亲顽固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5.现代生活中,传统手工制作的食物往往蕴含着许多深情。请你列举一例,说说你的理解。

 

1.手工制作的元宵承载着儿时故乡和妈妈手工的味道,承载和寄托了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 2.详写做元宵的过程,表现出制作手工元宵的复杂和繁琐,为下文写“我”不耐烦和提出机器生产元宵的想法做铺垫;更能突出父亲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认真与执着。 3.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极不愿意帮父亲制作元宵,侧面烘托出父亲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执着。 4.从父亲熟练地制作元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手工艺人;从父亲一遍遍和叮嘱儿子注意事项,可看出他是一个认真、有耐心的人;从父亲拒绝机器生产元宵,坚持手工制作,可看出他是一个执着、有原则,珍惜亲情的人。 5.示例:端午的粽子。粽子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也蕴含着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手上的亲情”,“手上”指手工制作的元宵,“亲情”表明手工制作的元宵承载和寄托了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 2.试题分析:考查详略得当的效果。详写做元宵的过程,内容上,表现出制作手工元宵的复杂和繁琐,更能突出父亲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认真与执着。结构上,为下文写“我”不耐烦和提出机器生产元宵的想法做铺垫。详写的肯定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详写的作用要考虑到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此句为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极不愿意帮父亲制作元宵,侧面烘托出父亲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执着。关于这里的心理描写的作用,要把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读懂,并联系到父亲的形象去考虑效果。 4.试题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如:从父亲熟练地制作元宵的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手工艺人;从父亲一遍遍和叮嘱儿子注意事项这件事情,可看出他是一个认真、有耐心的人;从父亲拒绝机器生产元宵,坚持手工制作,可看出他是一个执着、有原则、珍惜亲情的人。情节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佳的手段。 5.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传统的食品文化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比如:端午的粽子。粽子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也蕴含着一家人浓浓的亲情。答此题注意:一是答传统手工制作的食物,二是要把蕴含的深情答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信陵君杀晋鄙③,救邯郸,破④秦人,存⑤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⑥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⑦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⑧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⑨受教⑩。”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王加惠,以大小(交换)    唐雎信陵君曰(告诉)

B. 有先生也(因为)          人之有德我(对于)

C. 天下稿素(丧服)              赵国(使……幸存)

D. 亦免冠跣(光)              君之忘之(希望)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3.下面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甲、乙两文都选自《战国策》,它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

C. 乙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进言,说明了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该放在心上的主旨。

D. 甲、乙两文虽属短篇小制,却精悍有力,充分展现了战国策士铺张扬厉的游说风貌。

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手法比较其异同。

 

查看答案

(一)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如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开展“关注身边大事,我为精准扶贫点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1)【了解精准扶贫】在活动中,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材料一】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360百科)

【材料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材料三】最近,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1年最多吃3顿肉;家里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所谓的“门”就是一块由竹篾编成的“板”;不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2)【参与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请你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3)【点赞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启田就是一个典型,他的事迹通过恩施日报、咸丰新闻网、咸丰发布、云上咸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给谢书记写一条赞语。

【链接材料】享年64岁的谢启田,生前是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期间,带领村民修公路、建水池、盖学校、兴产业,将龙潭司村打造成湖北省“宜居村庄”。去年10月20日,谢启田被确诊为肺癌晚期,10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仍然牵挂村里的工作,被村民誉为“拼命书记”。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张恨水在评价《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时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又评价道:“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

张恨水先生评价的《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_______”(填绰号), 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梁山好汉,其中有两位打虎英雄。一位在________ (填地名)上,因老虎伤母,一怒之下打死四只老虎。众位梁山好汉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醉打蒋门神”、“_________ ”等,均体现了他们的_______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丁壮在南冈

(2) 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激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作诗文喜欢用典,请写出古诗文中连续两句用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