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①山上的矮松越...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镇上一道银边。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它的特点。

2.“最妙是下点小雪呀。”请归纳一下文中描述了几方面的妙处。

3.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的“肌肤”是______

4.句子赏析。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特点:秀气。 2.雪光、雪色、雪态三妙。 3.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 4.(1)比喻,把小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文章描写的主体是济南的小山,时间是雪后,因此可以概括为:薄雪覆盖下的山。解答特点时抓住重点句子分析即可。从“那些小山太秀气!”得出“秀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解答试题时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可以概括为文章是从雪光、雪色、雪态三个方面来突出其妙的。 点睛: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概括中心要点时,要保持概念的一致;②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③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层次恰当,内容涵盖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炼确切。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解答试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知: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肌肤”是山的泥土。 4.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与友行 ____

(2)去后至 ____

(3)相委而 _____

(4)下车之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显示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草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

 

查看答案

附加题

在我立下功劳的第三个星期,不来夫斯古国正式派特使,卑躬屈膝,提出求和。不久,两国缔结了对我们皇帝极为有利的和约。和约的内容大家可想而知,我就不再叙述了。大使有六位,随员不下五百人;入境仪式非常隆重,一点也不失他们皇帝的尊严,也足以表示其使命的重大。和约签定之后,有人私下里告诉那几位大使,说我实为他们的朋友。我凭借自己当时在朝廷里的声望——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也确实在签约过程中帮了他们一些忙,因此他们礼节性地来拜访了我。他们一开始就恭维我勇敢、慷慨,接着代表皇帝陛下的名义邀请我去访问他们的王国。他们听说了许许多多关于我力大无穷的神奇传说,很希望能观赏一下我的表演,看看到底如何。我爽快的答应了他们,详细情况也就不必赘述了。

我花了一些时间招待了这几位大使阁下,使他们无比满意又十分惊奇。我提出想请他们代我向他们皇帝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大皇仁德远扬,举世同钦,在我回到自己祖国之前是一定要去晋见的。这样,我后来一次谒见我们皇帝时,就请求他准许我前去拜会不来夫斯库的君王。他倒是答应了,可我能看得出来,他的态度十分冷淡。我猜不出是什么原因。后来有个人悄悄告诉我,是佛利姆奈浦和博尔戈兰姆把我和那几位大使交谈的情况报告了皇帝,说那是我怀有二心的表现。不过我敢说,这件事情上我完全问心无愧。我第一次开始对朝廷和大臣们产生并非完美无缺的看法。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大使是通过翻译与我交谈的。两个帝国的语言和欧洲任何两个国家的语言一样,彼此差别很大。每一国都夸耀自己民族的语言美丽、有力,历史悠久,而对邻国的语言公然蔑视。可是,我们皇帝仗着夺了人家舰队的优势,强硬的要求不来夫斯古国的人用利立浦特语递交国书并致词。同时也承认,因为两国间的商贸往来很多,因为彼此都不断接受对方的流亡人员,又因为两个帝国都有互派贵族及富家子弟到对方国家留学以增长见识,了解异域风土人情的风尚,所以名门望族和住在沿海地区的商人、海员,几乎没有人不会说两国话的。这一点我在几个星期后去朝见不来夫斯古皇帝时就发现了。

1.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古国之间战争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说“在我立下功劳的第三个星期”中的“我”立下了什么功劳?

3.格列佛“也确实在签约过程中帮了他们一些忙”,由此看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小说中其他情节,谈谈格列佛的性格特征(列出两点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