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小榄镇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小榄镇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将“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B. 为了应对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的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在“执法装备的质量”前加上“提高了”)

C. 《中国诗歌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D. 微信“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能有炫耀的心理。(在“要有度”前加上“所以”)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D项句子是转折关系,在“要有度”前加上“但是”。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节能减排”正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B. 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她终于夺得了全国公开赛的冠军。

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 庆祝晚会上的小品表演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万紫千红的春天仿佛是一位huā zhī zhāo zhǎn_______的小姑娘,美丽极了。

(2)生活需要累计,财富需要zhù xù______,人生才会变得充实。

(3)辩论会上,正方duō duō bī rén______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4)时间老人毫不lìn sè______,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不给你多一分,也不给他多一秒。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以及丰富想象的诗句是 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已流逝以及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含全文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和德高望重、博学睿智的智者为伴,或许你能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与积翠如云、鸥翔鱼游的大自然为伴,或许你能感受到一次灵魂的涤荡;有慷慨无私、真诚以待的好友为伴,或许你能收获到一份从未有过的感动……

请以“有你为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2、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③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④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⑤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⑥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⑧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⑨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⑩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⑾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⑿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1.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

2.请你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第⑾段中作者连用三个“第一次”与一个“最后一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中的“接近”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