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不下,鲁仲连...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为陈利害曰:“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燕将见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遂自杀。聊城乱,田单克聊城。归,言鲁仲连于齐王,欲爵之。仲连逃之海上,曰:“吾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鲁仲连:齐国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谮之燕王(有人)    B. 利害曰(陈述)

C. 欲归燕,已有(空隙)    D. 与人我(杀)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为 公 计 者 不 归 燕 则 归 齐 今 独 守 孤 城 齐 兵 日 益 而 燕 救 不 至

3.结合选文,说说鲁仲连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2.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 3.国家有需要时,鲁仲连能为国出力;他对燕将进退两难的处境的分析人情入理,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君王要封他爵位时,他却逃到海上。可见,他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通达事理、崇尚自由的智者。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9. C(嫌隙,隔阂) 1.试题分析: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或”“刃”等字的翻译。“隙”的翻译以今释古了!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答案: 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 3.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译文:燕国的一位将领率军攻克了齐国的聊城。但是有人却在燕王面前说这个将领的坏话。这位将领因此据守聊城,不敢返回燕国。齐国相国田单率军反攻聊城,为时一年多仍然攻克不下。齐人鲁仲连便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射入城中给那位燕将,向他陈述利害关系说:“替您打算,您不是回燕国就是归附齐国。而现在您独守孤城,齐国的军队一天天增多,燕国的援兵却迟迟不到,您将怎么办呢?”燕将见信后低声哭泣了好几天,但仍然犹豫不决。他想还归燕国,可是已与燕国有了嫌隙;想投降齐国,又因杀戮、俘获的齐国人太多,害怕降齐后会遭受屈辱。于是长声叹息着说:“与其让人来杀我,宁可我自杀!”便自刎身亡。聊城城内大乱,田单趁机攻下了聊城。田单凯旋后向齐王述说鲁仲连的功绩,并要授给他爵位。鲁仲连为此逃到海边,说:“我与其因获得富贵而屈从于他人,宁可忍受贫贱而能放荡不羁、随心所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下小潭______    (2)百许头______

(3)其境过清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初中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常常令我浮想联翩,获益良多。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我仿佛听见那位良师抑扬顿挫的教导;高尔基的《海燕》让我恍然看见那群海燕矫健无畏的英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一听到节奏强劲的音乐,他时常会随着节拍舞姿优美地跳动起来,原来他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舞迷。(将“时常”换为“就”)

B. 超过九成以上的市民认为类似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应该被处罚。(把“超过”或“以上”去掉)

C. 广佛肇城轨向东对接广州、南海,向西连通肇庆,三水因而成为在广佛肇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改“凸显”为“明显”)

D. 在广大热情人士的关心帮助下,使他的身体陕速地康复,并开启新的生活。(删去“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 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è rán_____了。

(2)那老头儿昂着ɡuānɡ cǎi yì yì_______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3)面对这一缕chuī yān________,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两件事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两件事毕竟还是有qiān sī wàn lǚ_________的联系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