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三国魏)】

注释:鲁:春秋时国名。初:开始时。③俄:不久。④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⑤圣人:最完美、最有学识的人。中截:从中间截断。

1.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初竖执之

A. 遂依而截之    B. 未穷秦青之技    C. 下车引之    D.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鲁有长竿入城门者 _____           (2)见事多矣______

(3)何不锯中截而入_____              (4)依而截之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计无所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字,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B 2.拿只用于是 3.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鲁人)依照老人的办法截断了竹竿。 4.做人要灵活对待问题,要随机应变。(意思对即可)或者遇到事情要经过思考,不能胡乱地相信别人的话,照搬照做。 【解析】选自《笑林》 作者:邯郸淳 年代:三国魏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ACD三项中的“之”和题干中的“之”都是做代词,B:结构助词,的。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以”在这里的意思是“用”。 点睛: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截”在这里做动词用,是“截断”的意思,“之”代指竹竿。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执竿入城》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遇事要随机应变,切不可墨守陈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 ··》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狗相似的人。

D.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宜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竹海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忠实的登山爱好者,每周至少一次,会约上几名山友,一起到山里去,寻找一个静谧悠远的世界。

B. 有了上次音乐会的完美演出,相信这位才华洋溢的演奏家再次莅临定会受到更热情的欢迎。

C. 春天到了,公园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明媚的春光里漫步。

D. 男孩子呼朋引伴,看见同学朋友兴奋地聚在一块儿大声的说笑,女孩子稍微羞涩一些,窃窃私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 儿女:儿子和女儿    B. 俄而:不久    C. 欣然:高兴的样子    D. 因:趁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名句,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______》)

(4)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