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探究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

阅读探究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______________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

 

1.(1)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2)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 2.①养育子女发,付山所有;②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③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④辛劳一生,轻松离去。 3.①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③在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慰的过程。 4.参考答案: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材料一: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二: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B. 《答谢中书书》——陶渊明——东晋

C.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 《三峡》——郦道元——北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至于夏水襄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