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 蒋建国 ①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

(三)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

蒋建国

①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在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在“浅阅读”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要有行。

②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丰富人生体验,而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从“宅”生活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求取知识、造就学识、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③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

④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阅读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程。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⑤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地前行。

(节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说说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我们的阅读要有行。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的观点。 3.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们的阅读要有行;接着通过三个分论点(从三个方面)具体(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述了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首段在谈论当今阅读的同时,提出论点“我们的阅读要有行”。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的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仔细阅读文章,理清作者的写作层次,文段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我们的阅读要有行;接着从三个方面具体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论述了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一)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注】①陈平: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②刀俎(zǔ):切肉用的刀和板。③亚父:指范增。④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忘路之远近

C. 怅恨久之    D. 杀之以应陈涉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B. 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

C. 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D. 范增对刘邦借故脱逃而恼怒,是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沛公起____________      ②其怒  _______________

③相四十里 ____________      ④我至军中  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格列佛游记》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B. 《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C. 格列佛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大人国”。

D. 《格列佛游记》描写了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病终。后遂无问者。

A. 规:打算    B. 果:结果

C. 寻: 不久    D. 津:渡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B. 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C. “人间四月天,杜鹃满山野”,春夏之交,宜南山区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D.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