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⑸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__________

3.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5.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1.刀之爱 2.庆幸 3.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4.谜: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5.酝酿(或酿造)。 【解析】 1.试题分析:总揽全文,宏观把握。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弄明白到底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着“刀”叙述事情,所以可用“刀之爱”作为标题。 2.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从下文的“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来看,填“庆幸”要好些。 3.试题分析:考查比喻的内容和作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要能够从“芭蕾女郎”娴熟的技艺和优美的姿势与梨农们砍树的优美动作联系起来。 4.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内涵。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特别是下文。“谜”指的是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指的是储存养料,以利结果。9、11段都有对“底”的交代。 5.试题分析:考查对过渡段的把握。应该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树”自然过渡到“人”。 6.试题分析:题干“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原句为“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芬芳”支配了宾语“酒”,所以“芬芳”就变成了动词“酝酿”。 7.试题分析:欣赏文句“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答此题要结合原文的内容,讲清楚什么是“刀之伤”,什么是“刀之爱”。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困难和伤害更会使你健康地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A〗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B〗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作者:胡适)

1..本文的论点是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相结合。

2.这篇演讲行文流畅,层次清晰。其基本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和祝愿。

3.“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请写出一句与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古诗句(要求是至少连续的两句)。

4.指出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一)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             ,选自《             》。

2.这几段文字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    )的感情

A. 感到惆怅    B. 热切向往    C. 从充满迷惘到有了坚定信心    D. 充满喜悦的心情

3.上文中三个加点“辛苦”的意思分别是(    )

A. 奔波劳碌              辛勤劳苦          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B. 辛勤劳苦              奔波劳碌          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C. 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辛勤劳苦          .奔波劳碌

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

6.怎样理解第3段末关于希望的两句话的内涵?

 

查看答案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 暝: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2.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参照下列材料中的划线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仿写句子。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唯在                ,江南江北,                 ;或在                                                ,                       。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公元2007年10月,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中国航天事业翻开新的一页: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划破云霄,飞入太空,奔向月球……

(1)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我国把这颗探测器命名为“嫦娥”的原因。

请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典诗词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