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1.(1)《西游记》 (2)吴承恩。 2.(1)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2)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3)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4)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本题最多得4分) 3.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本题最多得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作品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这段文字出自吴承恩的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上文,可以根据语言描写看出孙悟空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他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根据相关的情节逐一概括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仔细阅读文段,在熟知原著情节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和情节即可。理清人物关系,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蜀之有二僧: ______       ②吾资之昏不人也: ______    

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乎成:      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然  则  昏  庸  聪  敏  之  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香远清,亭亭净植    B. 西蜀之南海  断其喉,尽其肉,乃

C.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可恃不可恃也    D. 立志  花隐逸者也

5.学了这篇文章,你悟出来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结合相应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

《童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我们能深刻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外祖父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__________;乐观淳朴,正直憨厚的格里高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好事情”;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 《松鼠》作者布封,法国著名作家、博物学家著有《自然史》等。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

B. 《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C. 《黔之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他的散文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其他两篇是《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

D. 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