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欣赏下面漫画,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简短发言稿。 《“小祖宗”军训》 要求:(...

请欣赏下面漫画,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简短发言稿。

 

 

 

                                    《“小祖宗”军训》     

要求:(1)自选角度,确立一个观点;

(2)最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3)不超过150字。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主题的理解。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时要注意画面上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文字提示,答题时不要遗漏了内容。先确立好自己的观点,再展开论述,可以围绕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溺爱等问题来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际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痺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1.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为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4.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补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跑过冬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还记得你5岁那年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远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重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已,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青春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时间和金钱。

    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1.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却在开头连用三个段落回忆女儿5岁时晨跑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呢?

2.“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中的“洗礼”词,在文中应作何理解?设想一下,你将来成年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洗礼”?

3.在文章中,作者对“人生”是怎么看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你能换用一种比方吗?

4.“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5.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上帝只救自救的人”的含义?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⑴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⑵ 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⑶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⑷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⑹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⑺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的《月夜》)

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查看答案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B. 母/卒三年

C. 乡邻/给衣物    D. 屋舍/衣物殆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心有_______________

(2)三年_______________

(3)悟母之善举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 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 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 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 “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 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