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B. 母/卒三年

C. 乡邻/给衣物    D. 屋舍/衣物殆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心有_______________

(2)三年_______________

(3)悟母之善举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1.D 2.怨言死才 3.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则、于烛下、竟、如是)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4.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突出刘氏的“善”。) ②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断句不正确,应为:屋舍衣物/殆尽。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憾 :怨言。卒:死。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则:就;竟年:终年。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的表达技巧和手法的能力。体会表现手法,就是考查对文本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 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突出刘氏的“善”。本题同时考查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 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 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 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 “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 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 跳高测验时,小陈飞奔向前,脚一蹬,跳了起来……哎呀,真可惜,差一点没跳过去。

D.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间苍松翠柏,流泉飞瀑,景色秀丽,气势雄伟,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