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天下午,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秒杀”购房活...

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天下午,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秒杀”购房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人声鼎沸

B. 盼望已久的校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磨刀霍霍地作着准备。

C. 救援队忍冻挨饿,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救人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D. 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B项使用不当。磨刀霍霍多指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成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锲而不舍

B. 杂乱无章     一反即往     兀兀穷年     来势凶凶

C. 当之无愧     一拍即合     迥乎不同     家喻户晓

D. 气充斗牛    锋芒毕露     历尽心血     鲜为人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徨(fáng)        赫然(hè)       古(gèng)       震 (sǒng)

B. 恶(zēng)        痛(chì)       绊(jī)         疤 (chuāng)

C. 然(mǐng)        叫(háo)       愧(zuò)        烟(yǐn)

D. 石(pán)         然(mù)        躬(jū)         躇 (chí)

 

查看答案

生活中,醉人的有时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有时是一片壮阔的大海,有时是依据温暖的话语,——不光美酒会醉人,父母的故事会醉人,朋友的安慰会醉人,老师的批评会醉人,对手的挑战会醉人。

请以“             也醉人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记忆

孙  犁

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⑧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⑨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⑩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⑪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⑫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⑬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⑭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⑮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⑯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⑰“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⑱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3.第⑮段写作者想为父亲立碑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请姓吴的老头吃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