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 项使用正确。A项选择关系的复句,把中间的问号改为逗号。C项去掉第二个逗号。D项并列关系层次不明,应改为“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害怕失败的恐惧,攀登人生的高峰。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涟漪    挖墙角      冥思遐想    粗制烂造

B. 慰籍    煞风景      脍灸人口    莫名其妙

C. 枯槁    座右铭      味同嚼蜡    浮想联翩

D. 告磬    必需品      顾名思议    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妒(jì)        意(qiè)        静(tián)        顿开(sài)

B. (zhuó)        (gù)        吸(yǔn)        玲珑透(tī)

C. (xǐng)        (hé)        (zì)        风雪载途(zài)

D. (tuì)    (luán)        脊梁(jí )         鳞次比(zhì)

 

查看答案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陪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

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

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也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所要工钱

是别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觉得这是一个喜欢吹牛的家伙。可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看到了这位工匠正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不由大为惊叹,由此明白很多道理。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 “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有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C. 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D. 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感受爱”的重要。

2.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3.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何看的?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