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出师一表真名世, 。 (2) ,只有香如故。 (3) ,在河...

古诗文默写。

(1)出师一表真名世,             

(2)               ,只有香如故。

(3)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关关雎鸠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 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堪”不要写成“勘”,“碾”不要写成“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侯。建炎三年,金人攻徐,上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后城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上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光世辞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讣闻,辍朝,谥忠烈。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六矢,战厉        益:更加

B. 结乡民为收复计      阴:阴险

C. 以书光世会兵      趣:通“促”,催促

D. 讣闻,朝,          辍:停止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城破 / 立巷战夺 / 门以出 / 阴结乡民 / 为收复计

B. 后城破立 / 巷战夺门以出 / 阴结乡民 / 为收复计

C. 后城破 / 立巷战 / 夺门以出 / 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D. 后城破立 / 巷战夺门以出 / 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3.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之时,他战场杀敌,立下不少功劳。

B. 赵立指挥得当,他命令拆掉废弃的房屋,在城墙下点燃形成火池。金军登城时,他命令手下士兵钩断云梯,金兵纷纷坠下火池。

C. 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D. 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

①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②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③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特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④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⑤然而,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l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⑥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语发真情歇斯底里的情绪。

                             (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狂”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语言发自真情

B. 行动独来独往

C. 个性通达脱俗

D. 情绪歇斯底里

2.对中国文人艺术家喜欢用“狂”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被看作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因此可以用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

B. 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

C. “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D. 狂言狂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喜欢用“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因此,后代对一些“狂”的言行采用了容忍的态度。

B. 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

C. 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受笛卡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D. 著名的“扬州八怪”具备了专业画家的性质,一点也不怪,不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董卿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因为主持的知性美而大放异彩。她知识储备扎实,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外国诗作均能信手拈来,运用恰到好处。观众评价她“人如其名,兰心蕙质,清新隽永。”

B. 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教养孩子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C.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循道德规范:行医要讲医德,经商要讲商德,从政要讲政德;这就是所谓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智、仁、勇的完美体现,也是儒家思想崇尚的理想人格。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端午节,在《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瑰丽诗篇源头的湖南岳阳汨罗江畔,将举办一届声势浩大的国际龙舟竞渡赛。

B. 本学期,钢城八中举办“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诗文诵读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C.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钢城十一中八年级的全体同学用诵读诗歌的方式向他们的第一个青年节献礼。

D. 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节目,引领观众树立“慢一点,感受美好”的生活观念, 向大家传达一种早已被我们忽视的“拾起阅读习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古代先哲们许多含义精深的名言,是他们历经艰辛的人生旅途的     结晶。至今,不但仍给人们以    ,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     真理的积极性,我们应当    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A. 体会  启发   追求   珍惜    B. 体验   启迪    探求    珍惜

C. 体会  启迪   追求   珍重    D. 体验   启发    探求    珍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