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罐子里的笑话 ①奥莉薇和我有一个饼干罐。它大约1加仑大...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罐子里的笑话

①奥莉薇和我有一个饼干罐。它大约1加仑大小,是我们结婚那年的一件圣诞礼物。奥莉薇提议吃完饼干后留下它来装笑话,无论是谁看到一个有趣的笑话,就把它写到一张纸条上,折好,放进罐子里。遇到哪天情绪低落、消极或者生气,或者任何需要振奋精神的情况,我们就打开罐子,取出一张纸条,大声地读笑话。

②度过了七年美好的婚姻生活,我们放进罐子里的积蓄远比取出来的多。我们(     )不是永远无忧无虑的,(     )大多数时候,(    )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需要借助罐子里的笑话。不知不觉间,我们把满满的罐子挪到了橱柜最顶层,再没打开过。

③然后,奥莉薇被诊断得了癌症。那天晚上,相拥而泣之后,我们打开罐子。

④一个笑话还不足以驱散笼罩在我们身上的忧郁。我们又拿出另一张纸条大声读着。奥莉薇仅仅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显现出微笑的痕迹。我又读了一个,这次,奥莉薇笑了。那一夜,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读着这些年来收集的笑话,几乎消耗了罐子里三分之一的积蓄。

⑤随后的日子由约诊、化疗和祈祷构成。但是这些都未奏效,奥莉薇的病越来越重了。

⑥我眼见曾经活泼快乐的妻子日渐消瘦和苍白。她吃不好、睡不着,唯一能够让她忘掉病痛的时候,就是我们从罐子里取出一个笑话的时刻。奥莉薇最后虚弱得都不能够朗读了,所以都是我读给她听。我每天都给她读一些笑话,帮助她入睡,让她能够吃下些东西和暂时忘记病痛。

⑦罐子渐渐空了,我开始自己找些笑话补充。然而,还是赶不上它消耗的速度。

⑧当奥莉薇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时,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妻子似乎比我更加从容,我坐在她的床边给她讲笑话时,她总是微笑着,这让我很受鼓舞。有她在我身边,我感觉平静和幸福,我多么希望能够一直如此啊。

⑨一天,我把手伸进罐子,触到了罐底。我还没意识到里面几乎空了。奥莉薇那天几乎一直都在沉睡,当她醒来的时候,她试着向我伸过手来。我握住她的手,问她需要什么。她问我罐子里还有几个笑话。我告诉她还有两个。

⑩“你现在想要听一个吗?”我问。

⑪“好的,亲爱的。”

⑫我读了一个,她笑了。我想把手伸进罐子取最后一张纸条。但是她轻轻握了握我的手,阻止了我。她说:“现在不要。”

⑬“你想要什么时候听呢?”

⑭“以后再说。”

⑮我点点头。

⑯“我爱你,亲爱的。”奥莉薇说。

⑰“我也爱你,亲爱的。”我亲了亲她的额头,盖上罐子,把它放在她床头边的桌子上。

⑱奥莉薇微笑着睡去了。这次,她再也没有醒来。

⑲我想,她是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将要到来的,但是,为什么她不想听完最后一个笑话呢?

⑳四天之后,我为她举行了悼念仪式。当亲友们离去后,我在奥莉薇的棺柩前跪下,打算把罐子放进去,好让最后一个笑话永远陪伴着她。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毫不迟疑地,我打开了最后一张纸条,默默地一个人读着。

“谢谢你,我的爱人。”

1.文中“ (     )”处,应填入正确的选项是(      )

A. 当然  但是  总是    B. 虽然  但是  还是

C. 不但  而且  总是    D. 因为  所以  还是

2.首段画“_______”线处内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的环境下,“罐子里的笑话”有不同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进行梳理:

被诊断得癌症的那天晚上,“罐子里的笑话”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罐子里的笑话”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罐子里的笑话”帮助 我和奥莉薇平静微笑地面对死亡

4.文中画“_______”线处对奥莉薇言行的描述,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末段的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交代“罐子里的情话”的来由及其作用为下文情节展开铺垫 3.奥莉薇微笑地面对病魔接受治疗期间奥莉薇吃饭、入睡和暂时忘记病痛(或忘掉病痛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时候 4.内容上,表明奥莉薇拒绝我打开最后一个“笑话”的建议(暗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原因)结构上,为最后一个“罐子里的笑话”并不是笑话埋下伏笔(使情节起伏) 5.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表达奥莉薇对丈夫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更重要的是,“罐子里的笑话”其实是“情话”,可以滋养情感、给予勇气,让人们坦然面对生死。暗示主旨:爱就应该笑对人生。 【解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关联词语常见的的考查形式有在句中填写恰当关联词和辨析具体的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两种类型。所以要首先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次。联系上下文可以选出合适的词语:当然 但是 总是。所以A正确。 2.本题考查首段作用问题。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本文中作用:交代“罐子里的情话”的来由及其作用 ,为下文情节展开铺垫 。 3.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即可。对应内容:(1)奥莉薇微笑地面对病魔。(2)接受治疗期间。(3) 奥莉薇吃饭、入睡和暂时忘记病痛(或忘掉病痛)。(4). 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时候 。 4.本题考查句意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1).内容上,表明奥莉薇拒绝我打开最后一个“笑话”的建议(暗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原因)。(2) 结构上,为最后一个“罐子里的笑话”并不是笑话埋下伏笔(使情节起伏)。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本文中,结尾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表达奥莉薇对丈夫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更重要的是,“罐子里的笑话”其实是“情话”,可以滋养情感、给予勇气,让人们坦然面对生死。暗示主旨:爱就应该笑对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腰围上的中国

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而中国人的腰围,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这似乎让人们觉得非夷所思。

据调查,中国人体型的各项指数均在“见涨”。 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近两年已接近77厘米, 而40-50岁的男性平均腰圈已达到82.6厘米;领口的尺寸也在增加,在某衬衫制造企业为上海办公室职员们准备的产品目录中,大领口的衬衫逐漸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肥胖,这个令西方发达国家头疼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新兴富裕阶层群体規模的扩大,也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

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統的以米饭为主食、佐以丰富蔬菜的食谱,逐渐被“肉类加土豆”快餐饮食模式所取代。此外,久坐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导致中国遇到了同西方一样的问题。与肥胖有关的问题,不仅可能导致直接医疗费用的大增加,还会产生员工生产率下降和缺勤等间接成本。许多公司都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因此他们与员工肥胖问题有关的开支可能增加。因此有人大胆预言,假如不好好把持肥胖和糖尿病,那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很有可能被抵消,经济将因此受到拖累。

④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部分中国人认为胖小孩就是健康的小孩。中国父母应该明白,饮食过度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父母自己也应该做好的榜样,训练孩子有智慧地选择食物。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大,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不再将食过量视为财富的象征.中国已经有15%以上的人口体重超过了正常水平,就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肥胖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⑤中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把肥胖问题重视起来。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学校里不卖可乐等甜饮料;多鼓励大家走路,骑自行车上班的可适当发放交通补助;现在流行的自助餐形式应该改善,比如定个规矩,吃得多交钱就得多,吃得少要奖励。中国政府应该在宣传教育上多做工作,这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媒体也应发挥职能,多宣传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减肥方法。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比如恢复以前流行的工间操,让员工定时出去锻炼。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应具有某些启发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⑥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曾经认为减不减肥一向是个人的事。其实,它不仅是个人的事,更应该成为国家的大事。我想,对于中国的未来,肥胖将是最大的“杀手”,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深思了。

1.找出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对第②段画线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B. 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人腰围指数“见涨”。

C. 具体并准确说明服装厂生产大领口衬衫的必要性。

D. 具体并准确说明中国新富裕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

3.联系第③、④段内容,肥胖现象在中国蔓延开来的原因有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___________等,其结果则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4.联系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加点词语“杀手”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这段文字,应插入原文中哪两段之间?请分条简述理由。

其实,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的肥胖发生率,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上世纪所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教育体系。而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且对大饥荒仍记忆犹新的国家来说,像在西方一样讨论肥胖问题,在中国似乎是有些奇怪的。为此,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绠④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佐领:清朝八旗兵官名。  安:怎么   就:靠近   ④绠: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草木不生___________         (2)但汲水须绠耳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与下文“凿井”缺少必要联系,需要补充一些内容。下列各项中所补充的内容最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A. 驻守城中,往返取水不便.    B. 河水人畜共用,不卫生。

C. 夏天的河水不及井水清凉。    D. 河水不及井水清亮甘甜。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启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事物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B. 善于观察事物才有发现。

C. 观察事物应该透过表象。    D. 古书记载往往并不可信。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俟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篇名),作者是________(人名), 《_________》(书名)是他

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广因此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B. 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死了,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C. 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人侮辱将尉。

D. 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将尉发火,让将尉责罚他。

3.选文中,对陈胜各种才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叙写:陈胜号令徒属的话语中显示出他的_______才能;文中的“____”、“____”等词则写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文末“_________”一句则表现出其组织才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

2.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 【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

B. 【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

C. 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D. 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查看答案

人知从太守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