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50分)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

作文。(50分)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缀得璀璨而美丽。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滑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会永远与你相伴。请摘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时代吧!

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完成问题。

1.__________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2.话说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被权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又被董超、薛霸绑缚。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林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这来人是________________

3.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故事是(        )

A. 智取生辰纲    B. 醉打蒋门神    C. 活捉史文恭    D. 大闹野猪林

4.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在山顶上树立起了一面杏黄旗,上书

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字,它实际上代表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回答下列小题。

①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目前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1.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

2.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字)

 

查看答案

花开的声音(15分)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气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过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1.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3分)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4.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6分)

王羲之门生家,滑净,因书,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jí):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门生家              (2)因书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查看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