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议论文阅读。完成文后下题。(共9分)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 近日,...

议论文阅读。完成文后题。(共9分)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于是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但愿她的“励志故事”也会引起众多“低头族”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想有辉煌的明天,就请你也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  说说第④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3.文中说了“低头族”影响了学业乃至事业,其实“低头族”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出还影响到了什么?(2分)
4.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低头族”说些什么?(2分)

 

1.多一些“高贵的低头”(只要强调多读书,就给分) 2. 运用对比论证.(l分)将读书多和读书少的结果进行对比.(1分)鲜明地突出.多一些“高贵的低头”给人带来更多益处的论点.(1分)(方法+内容+论点+作用) 3.实例+影响,举选文中的例子不给分. 示例:春节期间,在亲人团聚的时刻.大家本应当有说有笑.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但是人们都在低头看手机,有的沉迷在游戏中.有的陶醉在视频中,有的沉浸在微信中.亲人间少了沟通和交流.淡化了亲情.(或者友情、爱情、健康等) 4. 结合选文,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观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观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指出论证方法,然后分析作用。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1、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5、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举出实例和影响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围绕 “如何让低头族,来读一些有用的书”采取一些措施即可,注意是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让低头族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题。(共8分)

①眷天来了,万物生长,空气中飘荡的霉菌、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一下子多起来了这些物质与对其过敏的人体接触。就可以诱发接触部位的炎性症状或过敏反应。

②跟食物过敏不一样,春季过敏多为吸入性或者接触性的,尤其是花粉树粉过敏,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而且比食物过敏更难以避免。

③避免过敏,理想的做法是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接触。花粉树粉和尘螨是春季常见过敏源,对此过敏的人就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对花粉过敏的人,花粉浓度高的时候避免在户外停留太久,在户外时戴上口罩;在家关闭门窗并开启空调。回家后及时淋浴并更换衣物、鞋子。浴后尽快涂药膏.涂药后过一小会儿再加涂润肤霜日常要注意皮肤保温。如果花粉引起喷嚏、鼻塞、流鼻涕.可用适当比例的盐水冲洗鼻子。如果对尘螨过敏太长时间不用的空调首次开名之前要注意清洗过滤网,以防螨虫从出风口飘散出来。衣物及床上用品清洗后使用烘衣机干燥而不是悬挂在外:注意床垫、床底、被子、枕头、沙发、地毯、窗帘、毛绒玩具等所有容易积尘的地方定期吸尘清洁。最好选用纯棉高支床上用品或专门的防螨床上用品。

④以上方法仅适甩于预防和轻微症状者,如果过敏症状较为严重,请及时就医。
1.从说明对象来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采用了      顺序。  (2分)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语“多”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2分)
4.请你依据全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词上阕实写了哪两种行为表现诗人的愁苦?下阕虚写,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2)胆于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女忘会稽之耻邪?

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忧患意识,这对现实有怎样的意义?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中,对家风、家训的大力提倡,引起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家风、家训的关注。学校将通过开展专题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在活动中接收教育、完善自我。

为此,班级开展了“话说家风,传承美德”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阅读材料,解读家风。

材料:所谓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崇拜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俗称门风。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经常性的教育。

家风:

2.设计两项宣传家风的活动项目。

示例:搜索家风资料

(1)活动一:            

(2)活动二:            

3.请你选择一则古代家风或家训的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受益。

4.校园广播站准备开展“话说家风”专题讲座,请你为此设计一场开场白。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则》)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令人深深陶醉:“                        ”是李白《行路难》的万丈豪情;“                       ”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慷慨悲歌。

(6)古诗文中有许多带有色彩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个句子“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