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题目: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填“能干”、“脆弱”、“受欢迎”等。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级。 

(4)字数600字左右。

 

原来,我也很勇敢 时光匆匆,就像一条小河,河水快速的流过。转眼间,我迈入了中学,告别了丰富多彩的小学,也渐渐发现,原来,我也很勇敢。 说到勇敢,我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了一幅幅清晰的情景。那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的叶子,也一动不动的。操场上,人声鼎沸,仿佛市场上的叫卖声。我看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更加紧张起来…… 隆重的演讲比赛开始了,我轻声慢步地走上台,汗水布满了我的额头。开始演讲了。“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刚开始,我的心怦怦直跳,像心里有只兔子,蹦蹦直跳。后来,我便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没有那么紧张了。漫长的几分钟终于熬了过去,我顺利演讲完了,松了口气,走下了台。 那次,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演讲,再加上我胆小的个性,难免会有紧张。不过,我却发现了:哦,原来,我并不胆小,我很勇敢!比赛结果是可喜的,我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后来,我不在胆小,我变得勇敢了。每一次打预防针,我不再像“缩头乌龟”,老是往后“缩”,迟迟不愿意打。而是勇敢地把手臂伸给阿姨,在打预防针的过程中,我不喊痛,连阿姨也夸我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回首往事,每当我想起这些,我总会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战胜这些困难,瞧,你现在不是变得勇敢了吗? 【解析】本题就形式看,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虽对文章有一定的范围限定,但它比全命题作文在内容和主题上还是要宽泛得多,这就给作文者很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可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话,抒真情。本作文题即是如此,它告诉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会写得有真情实感。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就很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写的“棒”、“能干”等原先自己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棒”、“能干”等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了题。 点睛: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2014年宏远中学八年级⑴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先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将开展全班交流,下面请你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3.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很感兴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请你谈谈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则公益广告感兴趣?

 

查看答案

我母亲选择的生活

    像大多数小孩子一样,我相信我母亲无所不能,她是个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女性,打网球,缝制所有的衣服,还为一个报纸专栏供稿。我对她的才艺和美貌崇敬无比。

    她爱请客,会花好几小时做饭前小吃,摘了她花园里的鲜花摆满一屋子,并把家具重新布置,让朋友好好跳舞,然而,最爱跳舞的是母亲自己。

     我会入迷地看着她在欢聚前盛装打扮。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我们喜爱的那件配有深黑色精细网织罩衣的黑裙子,经她金黄色头发衬托得格外美丽,然后,她会穿上黑色的高跟舞鞋,成为在我眼中全世界最美的女人。

     可是在31岁的时候,她的生活变了,我的生活也变了。

    仿佛在突然之间,她因为生了一个良性脊椎瘤而瘫痪,平躺着睡在医院病床上,我当时10岁,年纪还小,不能领略“良性”一词是怎样的反话,因为,她从此以后便永远不一样了。

    母亲以她对其他一切事物的那种积极心情面对她的病。“物理治疗”和“残疾”等词成了我们一起进入的那个陌生新世界的一部分。我逐渐开始照顾一向照顾我的母亲。终于可以起来坐轮椅了,于是,把她推入厨房便成了我的例行工作。在那里,她指点我把胡萝卜和马铃薯皮削去,以及用鲜蒜、盐和大块牛油揉在要烤的牛肉上的诀窍。

     我11岁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她和爹爹将会有个小宝宝。不久,我便成了我那个小妹妹玛莉特蕾丝的“母亲”。我很快学会替小宝宝换尿片、洗澡和喂奶。

    有一件事我至今仍然记得特别清楚:玛莉特蕾丝两岁时跌了一跤,膝盖皮蹭破了,她哭了起来,掠过我母亲伸出的双臂而投入我的怀抱。我看到母亲脸上隐约浮现的难过神情时,已经太晚了,但她只是说道:“她当然应该跑到你那里——你把她照顾得那么好。”母亲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我们俩人生命中的大事:驾驶有动力辅助转向和动力辅助煞车装置的汽车,她重返大学读书,以及得到辅导硕士学位。

    她尽力学习一切残疾人士的知识,后来成立了一个名叫残障社的辅导团体。有天晚上,她带着我的妹妹和我到那里去。我从没见到过那么多身体上有各种不同残疾的人。我回到家里,心想我们多么幸运。她还介绍我们认识一些大脑麻痹患者,让我们知道他们大都和我们同样聪明。她又教我们怎样和弱智人沟通,指出他们时常都很亲切和热情。

    由于母亲那么乐观接受了她的处境,我也很少对此感到悲伤或怨恨。可是有一天,我不能再心平气和了。在我母亲穿高跟鞋的形象消失以后很久,我家有个晚会。当时我十几岁,当我看到微笑着的母亲坐在旁边看她的朋友跳舞时,突然醒悟到她的身体缺陷是多么残酷。我脑海里再度映现母亲容光焕发、翩翩起舞的倩影,不知道她自己是否也记得。我和她挨近时,看到她虽然面带笑容,却热泪盈眶。我奔回自己的卧室,哭了起来,对上帝大发脾气,对我母亲身受的不平深感愤慨。我长大后在州监狱任职,母亲毛遂自荐去教授写作。我记得只要她一到,囚犯便围着她,专心聆听她讲的每一个字,就像我小时候那样。

    她甚至不能再去监狱时,仍与囚犯通信。有一天,她给了我一封信叫我寄给一个姓韦蒙的囚犯。我问她信可不可以看,她答允了,但她完全没想到这信会给我多大的启示。信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韦蒙:

    自从接到你的信后,我便时常想到你,你提起关在监狱里多么难受,我深为同情。可是你说我不能想象坐牢的滋味,那我觉得你是大错特错了。监狱是有许多种的,韦蒙。我31岁时有天醒来,人完全瘫痪。一想到自己被囚在躯体之内,再不能在草地上跑或跳舞或抱我的孩子,我伤心极了。

    有好长一阵子,我躺在那里问自己这种生活值不值得过。我所重视的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已失去了。

    可是,后来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我仍有选择的自由。看见我的孩子时应该笑还是哭?我应该咒骂上帝还是请他加强我的信心?换句话说,我应该怎样运用仍然属于我的自由意志?

我决心尽可能充实地生活,设法超越我身体的缺陷,扩展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我可以选择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也可以在感情上和肉体上枯萎死亡。自由有很多种,韦蒙。我们失去一种,就要寻找另一种。你可以看着铁栏,也可以穿过铁栏往外看,你可以作为年轻囚友的做人榜样,也可以和捣乱分子混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韦蒙,我们命运相同。

    看完信时,我已泪眼模糊。然而,我这时才能把母亲看得更加清楚,我再度感到一个小女孩对无所不能的母亲的崇敬。

1.本文1、2、3自然段描述的母亲的生活怎样?用一句话概括。

2.母亲的生活变了,“我”的生活也变了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引用给韦蒙的信的作用。

4.面对漫长的人生旅途,如遭遇不幸,该怎样选择,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藤野先生(节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过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①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②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中加横线的两个“他们”有不同的指代对象:

①“他们”指       ②“他们”指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听得刺耳”、“无法可想”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请结合课文内容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含义。

4.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完成小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获有所闻              (2)媵人持沃灌 

(3)白玉之环              (4)右备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马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查看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