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明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的,总...

下列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明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的,总是很快就完成任务。

B. 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我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 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 ,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D.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此处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查看答案

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màn) 责(jié)     文绉(zōu)   广无垠(mào)

B. (gù) 名(nì)      念(juàn)     首低眉(hàn)

C. 首(qí)  亮(chéng)  谷(yáng)     鞺鞳鞳(tāng)

D. 碧(piāo)  (hè)       (bìng)      马(xiàng)

 

查看答案

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的按要求作文。

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她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②抒写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难忘那_______的眼神,横线上可为“失望”、“期盼”、“坚毅”、“慈爱”等四个选项,任选其一作答,体裁不限。

 

查看答案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

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②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也不敢锻炼她了。

③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⑤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⑥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⑦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⑨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声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来源:学科网】

⑩【B】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1.读文本,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要求:30字以内)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像着了火的榴弹扔出老远。(从修辞角度)

(2)【B】我颤颤巍巍地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在手心,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从描写角度)

3.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细读文本,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文中的女友是位怎样的母亲?

5.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你认同文中女友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