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

下列句子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 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D. 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D 【解析】试题分析:D. “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成语使用有误。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应改为“络绎不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麻木不仁     粗制烂造      翻来覆去     无可质疑

B. 苍海桑田     诚惶诚恐      盛气凌人     相形见绌

C. 颔首低眉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彻夜不眠

D. 精巧绝伦     正襟危坐      藏污纳垢     莫衷一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gù)    挑(xìn)    (bìng)射    (hàn) 首    无音讯(yǎo)

B. (què)   (jié) 责    (shuò)方     笑(shěn)     广无垠(mào)

C. 匿名(nì)    解(pō)       (yòu) 惑     污(huì)    深痛绝(wù)

D. (gà)    首(jī)     (yǒu)黑     酷(xiāo)   思遐想(míng)

 

查看答案

题目:终于跨出那一步

要求:

①字数600字左右;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陈晓卿《爸妈的旅行餐》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我爸是北方人,母亲则出生在南方,所以在主食的选择上,他们一直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政策:做米饭换了小火,母亲总会给我爸放进两个馒头;我爸蒸馒头时,蒸锅的中间是空的,为的就是给我妈蒸一碗米饭。我也真是佩服,他们就这样生活了将近50年。父母这一代人从小穷惯了、饿怕了,养成了有好东西也舍不得吃的习惯。

上次的东京之旅就是这样。临行之前,我特意跟他们交代,咱们是去旅游,是去享受,不是逃荒。结果等于没说,无论吃饭还是买东西,我妈都会打听价钱,默默地心算一番,再大声报出一个人民币的数字:“乖乖,一瓶矿泉水这么贵啊!”结果第二天再出去,我爸的双肩背包就变得沉甸甸了,拉开一看,里面是老两口连夜在房间冰箱里冷藏的凉开水,好几瓶!

为了开导爸妈,第二天晚餐时,我带着二老一小去了涩谷一家专吃螃蟹的料理店。我们点了新鲜的蜘蛛蟹,还从刺身、寿司、烧烤、清蒸、奶油焗到蟹肉蛋羹等都点了个遍。我妈坚持全家要一只蟹就够了,我只好说:“一只?可能只够我那个大胖儿子吃的。”于是,我表面上只要了一只,私下又偷偷要了一只。

很快,儿子的面前就摆满了空壳,而父母面前的盘子里还是最开始夹过去的那条蟹腿。他们很夸张地比画着进食的样子,食物却不见消耗。我有些急,剔好了一个蟹螯放到我妈的盘子里。“你真不知道我不喜欢吃螃蟹?你妹妹家的冰箱里现在还有好多只,我根本不吃。”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我没说话,又剔干净另外一只递了过去:“这和你吃过的梭子蟹还真不是一个味儿,尝尝嘛。”说完,我继续伺候我们家少爷吃喝。待我转过头来,发现新剥的蟹钳子又出现在了我爸的盘子里。老爸二话没说,一筷子又把肉还给了我妈。就这样,我几乎每次抬头时,那只蟹螯都会变一个位置。这是我第六次来日本,之前的五次,这里的美食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这次,无论是拉面、烧肉还是刺身,都让我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回到北京后,儿子在父母那里住了几天。接他的时候,我问:“有没有发现爷爷奶奶最爱吃什么呀?”儿子认真地想了半天,肯定地说:“剩菜。”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请说出文中写了关于父母的哪几件事。

2.赏析“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一句的妙处。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结尾的好处。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爸妈具有哪些品质,并写出自己的爸妈曾经感动你的一个细节。

 

查看答案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⑴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⑵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⑶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⑷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⑸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一句中不断一词能否删掉?请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